实不好带。
遂全心全意的跟着去采购。
他们这次需要采购的东西不少,所以采购也分好几批。
第一批先是去请打井的工匠,按照他们需求再去采购相对应的所需物品。
第二批是磨盘,主要是为了磨橡子粉,其次是磨各种豆类谷物,以往全村恨不得就一两个,排队浪费时间就浪费了,反正一天有大把的时间。
但现在时间要用来盖房子,要用来挖药材,还能开荒种菜.....沈清说的时间就是银子!
当然不能浪费,所以磨盘不光要买,还要买好几个,基本上村头一个、村中两个、村尾一个,他们雷家也有一个。
再就是石臼和石杵子,分布和磨盘相同。
这些都是大件又厚重,自家单独配一个占地还不易打理,放在村子上几家公用最合适不过。
还有农具——负责采挖药材,之前是各自拿家里的,但自家人要用就不够,公中置办上以后家里田地用自家的,公中挖采药材就用公中的,两边互不影响。
第三批人去购买书籍、纸张、墨。
原本他们是想都不敢想读书识字这回事,供养一个读书人多不容易啊,那得全家节衣缩食!
况且他们只在村子上待着,一辈子与土地灶台打交道,读书识字做什么?根本没啥用啊。
但沈清说读书识字不一定要科举入仕,且不读书识字的人走不远,往后他们的药材种植会做的很大很大,不读书识字不会算术,卖了多少斤每斤多少钱一共是多少都算不清。
即便算清了,要是拿张出货单子让签,不识字被坑被害了咋办?辛苦一场到头来没挣到钱不说还要背一身债。
只有读书识字才能走的更远!
为此村中决定加盖一座屋子作为学堂。
第四批则是给村子上各户人家购置东西。
山里出来一趟不容易,清早天刚亮就要出发,晚上天黑了才能到村子,人少了担心路途安危,人多了又不容易凑。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可不得将攒在一起需要购置的东西一并带回来么。
每家需要添置的东西汇集在一起,统一购买,一人负责几样,倒也很快速。
添置最多的是布料棉花,舍不得买棉布的,麻布也不错,反正做最外面的袄子,不贴身穿只要保暖就成——即便贴身穿也没啥,之前没银钱时麻布做的新衣裳也开心的不得了。
总不能挣了点银子就娇贵起来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