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够啊,你看咱们这是十几头驴,能拉四五千斤,如今家家户户要泡酸菜、工坊要泡毛料,这都得多少口大缸了?
又有多重?还有锅碗盘子坛子之类的,样样占地不说,还重!
还有我家的麦子糯米芝麻,工坊的石灰,三婶家做豆腐的东西,其他人家的棉布棉花粮食.....”
精米白面各家各户有大嫂用橡子换回来的足够了,不用再买。
糙米苞谷小米这些杂粮原本备的其实够吃到三四月,但粮食谁嫌多?只想成山的买回去吃到新粮续上还有剩!
富贵人家粮食充足不喜吃陈粮,可对于农户人家,吃陈粮吃的是心安。
江雨想到她此次进城负责的活。
关丽和向西要去买成婚用的东西,品种多时间又紧,家里需要的零碎东西哪能再让向西买?
加上嫂子想让她出来透透气,这个活计就由她负责了。
这次出来除了工坊所需东西,主要是厨房调料品,工坊的东西大部分和其它人家所需东西重合了,可以由他人一并买了;
厨房调料中的醋、酱油、白糖这些村子上没人家舍得用——这些比肉还贵,有买这的银钱还不如买几斤肉吃呢。
但自家挣银子后,嫂子会拨出一部分银钱用于调料的开支,这次来是要把冬季的份量囤足。
距离上一次卖药材过了十多天,上一次是全村人三四天的劳动成果,这次足足十多天!
份量比上次多了数倍,银子自然也多了数倍。
江英和刘翠花这次负责带队,来之前已经商议好,先给每家人分了三两银子用于采买,等回去结算后在多退少补——银子带多了不安全,加上药材各家各户都有份,是以只有少数几家带了一点银钱应急用。
一下子有三两银子采买,要不是顾及在街上,队伍就要沸腾了!
三两银子,棉布舍不得,买上两匹麻布做新衣裳也是极好的,加上棉花,再买口大铁锅,还有水缸碗盘坛子。
粗粮重,今日驴车驮不了,现在家里的粮食能吃到明年二月,节省着吃能到三四月,不是很紧急,留着明后买。
鸡鸭鹅出发前娘叮嘱可以再买几只回去下蛋补身体,也不算太重,但车子空间有限,堆不下,也只能留着明后日来。
好在羊这次不是从城里买了驮回去,不然那么多羊,今日啥都买不成,专门驮羊了。
江雨紧赶慢赶将调料买齐,车上挤得满满当当,她抱着一大袋棉花坐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