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好几遍。可他们毕竟只是突击学习的,很多专业知识都一知半解,尤其是备注一栏,不知道怎写。
小张又从贴身的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一条一条都是张志成手写的测量规范和注意事项。“大刘,你看张工给的要求上说,要考虑周围环境对蒸发的影响,咱们这周围除了沙子就是石头,怎么算啊?”小李指着手册上的一行字,满脸愁容。
大刘凑过去瞧了瞧,无奈地说:“咱也没学过这些,就把看到的记下来吧,好歹是个记录。”
于是,小李在表格的备注栏里写下:“周围和营地周围差不多,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看不到头的戈壁滩,戈壁滩上全部都是沙石,没有什么东西挡着。”
写完,小张看着自己歪歪扭扭的字,很是不好意思。收起笔,说道:“大刘,你说咱们真能把这数据测准吗?”大刘没有立刻回答,他紧紧盯着蒸发皿,过了一会儿才说:“不知道,尽力吧。反正张工说这数据重要,那咱们就拼命测。”
营地里,张志成正在工作棚里焦急地等着。看到小张和大刘回来,他立刻迎了上去。
“数据拿到了吗?”张志成急切地问。
小张把表格递给张志成,有些忐忑地说:“张工,应该是测完了,不过我们也不确定准不准,好多地方都挺难测的。”
张志成接过表格,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数据和备注。这些数据虽然粗糙,但却是他们目前最宝贵的东西。
辛苦了,你们先去休息吧。我来看看这些数据。”张志成说道。
小张和大刘走后,张志成坐在桌前,对着那堆数据发起呆来。这些数据只是整个水利工程中的一小部分,但却至关重要。没有准确的数据,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建设都将无从谈起。
王力这时也走了进来,看到张志成愁眉不展的样子,问道:“怎么了,张工?数据有问题吗?”
张志成抬起头,看着王力说:“数据有点麻烦,测量条件太恶劣了,很多数据可能不准确。但没办法,这已经是我们能拿到的最好的数据了。而且就是这么粗糙的测量……蒸发量都大的吓人!”
初夏时期的蒸发量应该占全年的 20%左右,按照现有的数据,日蒸发量17毫米,一个月按 31天计算,再结合天气状况逐月递增,那塔里木盆地年蒸发量高达 2000-3400毫米!
“这是多少?”王力脑子转不过来,但千这个单位不论放在哪,都是个很大的数字!
“你多高?”张志成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