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英雄们送行。
谁说搞科研的就都是木头疙瘩,相反他们“追起星”来更加疯狂。
赵阳就看到严奇和杨明两个人像跟屁虫一样围着卢光照大师,对那副现场泼墨写就的《立鸿浩之大志》更是爱不释手。
还有李谷一、刘秉义、闵鸿昌等歌唱家一展歌喉,优美激昂的旋律引得队员们纷纷叫好。
当然最具人气的还是电影演员古月和王铁成,他们分别模仿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在50年代的一次讲话,音容笑貌极具感染力,直接将整场联欢晚会的气氛推到了最高潮。
这一晚大家都敞开了心扉,笑声、鼓掌声、欢呼声那大大屋子整个填满,就连最严肃的科学家也会手舞足蹈。
多日积累起来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因为所有人知道等喧嚣散去,太阳升起,他们就要告别祖国和家人,一头扎进波涛汹涌的大海,去往神秘未知的白色极地。
赵阳可能是考察队里最早一批前往出发地上海的人,他和郭坤还有严奇一起在联欢结束的当晚就坐上了飞机。
等降落后也只是在招待所随便对付了一觉,天才蒙蒙亮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黄浦江畔的码头。
“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都空间有限,五百多吨的建站物资,体积大小不同,功能用途各异,还要考虑在登录建站中需要的先后顺序,所以如何装船成了大问题。
郭坤和考察队几个班长早早就制定了详细的方案,但真到了实际操作中还是问题不断。
尤其是最关键的精密科研仪器和大型机械上,接连出现了空间预留不足、加固方法效果差、器材分类混乱和人手严重不足等情况。
这使得整个装船过程大幅超时,眼看距离出征起航仪式越来越近,郭坤也是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郭老师,冰库的作业基本完成了,南大洋考察队几个实验室的布置也很顺利,但建筑材料的装船进度还是慢,主要是体积重量太大,我们预先准备的几个加固方案都不适合,只能现场一边评估一边调整,所以速度根本提不起来。”
赵阳气喘吁吁地走进餐厅,一屁股坐在郭坤的对面,虽然已经是11月份的天气,但密闭的船舱还是让他满头大汗,隔着几秒就要拿起挂在肩膀上的毛巾反复擦拭。
要赶在20日前完成所有的物资装船和准备流程,考察队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所以就连作为记者的赵阳都被分派了任务,负责统计各个区域的工作进度。
“待会我再去找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