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前后的动能衔接。
要知道短跑中“速度损失”主要来自两个环节:接棒前的减速、交接时的动作干扰。
接棒者不减速,保持最大速度95%以上,传棒者不刻意降速,仅通过步频微调匹配节奏,就可以大幅度避免“主动减速”导致的动能损失。
交接动作仅涉及手腕与手指的“微动作”发力幅度<5cm,躯干与下肢姿态基本不变。
身体重心波动幅度从常规交接的5cm降至3cm,动能损失从8%减少至5%以下。
当然这只是理想环境。
一旦出现偏差或者变故,苏神这边还准备了备用方案。
毕竟这在激烈的短跑比赛里面很常出现。
有时候你没法按照理想的设定来走。
好在这一点宿舍也都考虑进去了,还做了其余的备用方案——
比如步点偏差的话,如果±10cm的调整,就做“接棒手微移动”补偿。
若苏神步点因地面摩擦力变化,如跑道湿滑,如启动过快过慢,出现10cm偏差,导致接棒手位置偏离棒体插入路径。
可以采取“前臂微摆”,左右摆动幅度≤3cm的方式,调整接棒手位置。
同时保持躯干姿态不变
此动作可在0.5秒内完成,只要处理好一般不影响整体平衡。
张培猛那边也可以通过同步通过“手腕微调”,内旋角度±2°,修正棒尖方向,确保插入点仍在掌心范围内。
如果棒体入手过少,他的应急处理,应该是“接棒者主动前送”。
苏神感知到压力分布异常后,立即通过“肘部微屈+前臂前伸”,主动向前送手,同时手指发力增至50N。
通过“摩擦力+主动推送”将棒体完全接入。
配合张培猛延迟0.02秒松棒,待确认棒体完全插入后再放松手指。
可以大概率避免中途脱落。
等等。
你说苏神设计的不够好吗?
你说他没有预料到这样的局面吗?
和这些年的重开一样,能做的能预测的,能提前去考虑的。
他都做了。
因此看到落后这么多。
看到苏神的预跑动作。
张培猛就知道苏神想做什么。
没什么好说的,根本不用想他。
也知道牙买加队超出预期这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