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速度继续提升。
空气阻力与地面反作用力的冲击显著增强,此时送髋技术的稳定输出高度依赖核心与髋部的刚性衔接。
赵昊焕在此阶段通过“核心肌群的等长收缩”,将躯干与骨盆的相对位移控制在0.3°以内,远低于传统选手的1.2°,构建了“刚体式”的动力传导结构。
具体技术路径为——
腹直肌与竖脊肌保持持续等长收缩,肌电信号稳定在220μV,形成贯穿躯干的“刚性支柱”。
腹外斜肌与背阔肌协同发力,将骨盆固定在“水平位±0.5°”的范围内,避免送髋时骨盆出现左右倾斜或前后旋转。
这种刚性强化的直接效果是,送髋时的力传导损耗率从加速阶段的8%降至5%,每一步的有效推进力提升了4%。
确保速度在10m/s左右的高位仍能保持0.1m/s的稳定小幅增长。
髋部刚性强化。
在这里发挥了大作用。
赵昊焕以前髋部不足。
跟着苏神开发了10年。
十几岁一直到现在的巅峰态势。
在不经意之间。
弱项已经完全转化成了强项。
已经完全成了自己的优势项目。
甚至因为他是全世界除了苏神之外,在这个方面开发的最科学最好的几个人之一,那即便是没有博尔特那样的超级天赋,可以无师自通。
却能够给自己的身体留足了技术开发的资本。
这也是为什么兰迪对于赵昊焕训练中的表现,赞不绝口。
很多他预料中的困难。
事实上并没有出现。
这一点。
可能连兰迪自己。
都没有想到。
事实上,赵昊焕之所以可以做得这么顺利,最大的原因就是苏神给他打的基础太好了。
好到让他自己和兰迪都已经要忘记。
他最开始的伤病陨落降到低谷,恰好是因为自己的髋部能力不足。
功能性不够。
开发度不高。
现在呢?
已经全都变成了赵昊焕的优势点。
这10年的默默修炼。
在这一次技改的过程里面。
终于是厚积薄发。
爆发出了此前从没想象过的力量。
40米是短跑从“加速积累”向“极速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