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心让他无法像矮个选手那样保持低重心,但也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
步频虽不如布雷克与鲍威尔快,却有着无可比拟的步幅优势——每一步的推进距离都远超对手,如同踩着“大步流星”的节奏,在赛道上快速前行。
赵昊焕途中跑上肢摆动幅度较大,双臂以大幅度、中频率的方式前后划动,肘部角度保持在120度左右,每一次摆臂都能带动上半身向前,为下肢步幅发力提供辅助。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前方的黑色与白色身影,眼神里没有丝毫落后的紧张。
反而有些期待。
期待什么呢?当然是期待……
待会儿自己完全进入优势区之后的对决。
看看自己和巨头之间的竞争。
到底这两年的训练有没有取得成功。
有没有取得成果?
检验的步骤,不是击败什么9.80+甚至是9.70+这样的虾兵蟹将。
他要做的是击败真正和自己同级别的对手。
比如加特林。
比如布雷克。
比如老牌巨头鲍威尔。
35米处,赵昊焕的追击进入“步幅扩张期”。步频依旧保持稳定,没有盲目追求高频率,而是将重点放在步幅的扩大上——每一次蹬地时,髋部充分打开,大腿前侧肌肉与臀部肌肉协同发力,将长腿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步幅继续增大0.2米,每一步都能比对手多推进0.05米左右。
腿部动作充满弹性,前腿蹬地时并非完全伸直,而是以“弹性蹬伸”的方式,将地面反作用力转化为向前的水平推力。
后腿摆动时,大腿高高抬起,小腿自然下垂,如同钟摆般快速摆动,每一次摆动都能为下一步蹬地积蓄力量。
此时的他,与布雷克、鲍威尔的差距已缩小至2个身位以内。
红色身影在赛道上愈发醒目,仿佛一道正在加速的红色闪电。
40米处,赵昊焕的速度进入“快速提升期”。
步频略微加快,步幅则稳定在理想范围——这种“步频+步幅”同步提升的模式,让他的速度呈直线飙升。
躯干前倾角度调整至12度,重心稳定在身体中轴线上,每一步的落地都精准落在重心正下方,没有多少晃动。
这是高个选手最难掌控的技术,而赵昊焕却凭借出色的核心力量,将身体稳定性保持到极致。上肢摆动节奏与步频完美同步,双臂的摆动幅度进一步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