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每一次前摆都能精准带动身体向前,减少风阻带来的影响。
他能清晰感受到,前方的黑色与白色身影越来越近,那曾经遥不可及的距离。
正在自己的大步中逐渐缩短。
砰砰砰砰砰。
45米处。
赵昊焕的追击进入“途中跑次极限”。
步幅继续扩大0.1米的最大值。
每一次蹬地都能让身体向前推进极远的距离,即使步频不如对手,推进效率却丝毫不差。
腿部蹬地的力量愈发强劲,大腿肌肉剧烈收缩,小腿肌肉瞬间发力,将地面反作用力最大化地转化为向前动力。
后腿摆动时,速度快得形成残影,髋部的打开幅度达到极限,每一次摆动都能为下一步蹬地提供强大的惯性。
核心紧缩,将上半身与下半身牢牢连接,确保力量传递的顺畅。
此时的他,与布雷克、鲍威尔的差距已缩小至一个身位左右。
红色身影几乎与黑色、白色身影连成一起。
“追上来了!”
“追上来了!!!”
现场观众或许不懂这么多。
“鸟巢”的呐喊声在耳边愈发响亮,仿佛在为他的追赶助威。
但是给自己人助威,还是很清晰。
50米标记点的瞬间,是这场半决赛的“中场哨”。
红色的赵昊焕、黑色的尤罕·布雷克、白色的阿萨法·鲍威尔,三人并驾齐驱。
身影几乎重迭,形成了一道“红、黑、白”三色交织的彩色。
这是高个选手后程潜力与传统短跑强国选手爆发力的正面交锋。
而蓝色的泰森·盖伊,则依然以第四紧随其后,如同一位冷静的猎手。
等待着最佳的超越时机。
从50米到70米,这20米的距离,是短跑选手的“绝对极速区”。
身体的加速阶段已经结束,所有能量都将用于维持和突破自身的最高速度。
这是一个纯粹的“惯性与力量”的较量场。
50米附近。
尤罕·布雷克,在50米处,终于感觉到了除了鲍威尔,这场比赛还有别的威胁正在靠近。
赵昊焕,来自东方巨人的速度,过半之后,他的优势逐渐展现。
布雷克和赵昊焕交手可不止一次两次。
人交手次数太多了。
本以为自己这两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