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方闻战则喜。
英国也是一样,往前推二十年,英国也不会在军事上畏惧任何国家,至于20世纪以前,英国基本想对付哪个,就对付哪个国家。
英国人比美国精明的地方,在于他们更善于先挑拨矛盾,就比如在19世纪末扶持日本,打击远东帝国和沙俄,还有扶持葡萄牙对付东非,只不过在南非战争中,葡萄牙明显不堪大用,最后英国才亲自下场。
至于现在的英国,就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傲气,畏惧被拖入战争之中。
所以英国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将其祖传的“搅屎棍”手艺,发扬光大,让其他列强内斗起来,从而无法在对付英国这个问题上联合起来。
随着英国政府统一了共识,这给1936年末的世界混乱局势再添了一把火,有心人就可以发现,在世界各国突然涌现出了一大批容易引发对立的负面消息和报道。
就比如德国的报纸上对苏联和东非的负面新闻就急剧上升,相对应的东非也出现一些对德国的负面消息。
德国和东非的贸易争端被有意放大,东非和德国民间的各种相互批判也越来越多,其中还掺杂着不少捏造的假消息。
就比如某某东非人在德国受到歧视,亦或者某德国企业被东非政府恶意刁难……
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德国和东非;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只要是英国能够影响到的国家和地区皆是如此。
除了新闻和舆论上的恶意攻讦,制造对立以外,在英国政府操纵下,他们在各国扶持的“买办”,也会在有条件的基础下,配合英国故意制造事端,挑拨各国间的矛盾。
这在英国的殖民地和海外影响区域尤为明显,二桃杀三士的戏码,不断上演。
比如某处英国资本掌握的优质矿产,英国故意向两个甚至多个关系复杂的国家企业进行招标,让他们因此产生矛盾。
例如在澳大利亚,英国放松对日资的准入门槛,让他们和东非资本进行竞争,在南美引发美国和东非的进一步激烈对抗,在地中海和欧洲,故意引导德国和东非的商业矛盾。
英国通过市场操作挑拨各国间的矛盾,这是很好的阳谋。
因为对于如今的世界主要强国而言,海外市场是重要的“战场”,自1929年经济大危机以来,世界市场越来越分裂,各国关税壁垒越来越高,甚至出现苏联和美国那样搞“封闭”市场的情况。
而英国本身依托其庞大的殖民地还有势力范围,拥有最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