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就来到了1937年初,此时东非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东非政府的举措都在稳步推进中。
在约瑟夫政府的领导下,苏联高效、稳健的完成了各项工业发展计划,相较于十年前,苏联已经彻底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国。
虽然依旧和其他大国相比,苏联存在很多短板,但是差距已经缩小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同时,因为德国威胁的存在,本时空里苏联的政治和社会氛围相对于前世要宽松许多,这一变化在德国吞并奥匈帝国后,变得更加明显。
在身边趴着德国这一头饿虎的时候,苏联首先要考虑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约瑟夫也不得不放下心中的一些成见,给予内部更多的宽容。
这种表现上的差异并不奇怪,前世在一战后,德国可以说是要多惨有多惨,所以为了本国的发展,不惜和苏联合作,在二战前,两国的关系称之为“蜜月期”也不为过。
本时空里从一战结束后,德国就一直是苏联最直接的外部威胁,两国在二十年代还直接爆发过战争。
有了德国的鞭策,毫无疑问让斯拉夫人更加摆正了他们在世界上的位置,这其中就包括苏联和东非、美国等国家关系的主动改善。
莫斯科。
为了庆祝计划的成功完成,这次苏联破天荒的邀请了东非和美国的人员参加庆典。
克里姆林宫里,约瑟夫对苏联的高层们说道:“随着德国为首的欧洲极端民主义国家集团的日益壮大,现在德国已经成为了苏联最为致命的外部威胁。”
“即便现在苏联已经初步建设成为了世界上新兴的工业强国,可是我们和德国的差距依旧不容忽视,所以苏联需要在国际社会上寻找更多的‘朋友’。”
“否则未来苏联面对德国为首的极端民族主义国家集团时,我们将陷入极为艰苦的斗争环境。”
前世的约瑟夫绝对说不出这种话,甚至一直到德国对苏联开战前,约瑟夫都不认为德国能够对苏联造成威胁。
因为在前世这个时期,苏联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世界第二强国,
苏联实现了爆炸式的工业增长,尤其是在重工业领域,到1930年代末,其工业总产量确实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并超过了英国、法国和德国。
而本时空下,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却只能排在世界第四位,前三分别是东非,美国和德国。
尤其是等到德国消化奥匈帝国原本的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