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但是跌幅并不是太大,这主要得益于东非高端制造业的兴起,商品出口总量有所降低,但是高端商品出口拉高了出口总额。
“德国为首的极端民族主义国家阵营的形成,也是我们对欧洲出口变得更加艰难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极端民族主义国家阵营里,德国的话语权很强,因此德国的工业就能在竞争中,通过政治手段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德国本身工业的发展水平,并不逊色于东非,在部分领域依旧维持对我们的优势,所以在中高端商品出口上,德国是我们在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
即便现在东非的工业发展质量已经追赶上德国,但是在口碑和品牌形象上,德国在欧洲对东非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
除了德国自身工业发展水准高以外,这里也有历史原因,以及欧洲各国故意而为之。
在19世纪,英国和法国毫无疑问是欧洲工业的代言人,英国是“世界工厂”,法国则是欧洲的“形象大使”。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则转型为欧洲工业的集大成者,不管是工业生产规模,还是工业产品质量都超过了英法两国。
具体来说,从19世纪九十年代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德国的工业几乎没有短板,也就是工业体量上,欧洲之外诞生了美国和东非两个“怪胎”。
但是要说工业品质量,在这个时间段里,德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的“皇冠”,代表着最优质和顶级水准。
美国和东非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暂时还无法和德国形成竞争,挑战德国在中高端工业领域的地位。
转折开始于20世纪二十年代,因为这个时间段,东非经济开始转型,而经过了长达十几年的高质量发展后,东非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也彻底站稳了脚跟,和德国算是平起平坐。
但是,东非商品作为“高端货”的印象,主要辐射于欧洲和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即便在这两个地区之外,德国在口碑和影响力上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如果按照行业,东非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和德国相比,两国也是不相伯仲,各有各的优势,德国集中于传统工业,而东非在新兴制造业领域优势更明显。
但是毫无疑问,东非对于现在两国工业在世界范围的格局并不是很满意,尤其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东非商品明显受到了区别对待。
同等质量的工业品,在欧洲和北美,消费者普遍认为德国制造要优于东非制造。
造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