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对象。
虽然说美国的工业实力不容小觑,并且是世界第二工业强国,但是综合对比东非没有优势,工业体量上美国难以和两亿人口的东非对比,工业发展水平,美国也稍微落后于东非和德国。
德国在工业质量上能和东非掰手腕,至于体量上的差距,这在欧美民众看来也是可以弥补的,尤其是德国吞并奥匈帝国以后。
现在德国的本土市场也是一个人口过亿的庞大的消费市场,和美国的差距已经不是很大,而且随着德国消化整合奥匈帝国的资源后,还有继续进步的空间。
德国制造已经成为了欧洲人优越感的来源和生活慰籍品。
阿尔弗雷德说道:“我们东非的高端制造业想要抹平这种差距,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发展的话,恐怕还需要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时间,才能让欧美诸国心服口服。”
这一点有些类似前世21世纪20年代后的远东帝国,彼时远东帝国的工业已经彻底和低端,劣质没了关联,但是欧美诸国心理上还是很难接受远东帝国的工业崛起。
当然,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阿尔弗雷德特意提到了正常情况下,而非正常情况下,东非想更短时间的打破欧洲人心里的偏见,自然也是有办法做到的。
至于什么办法,那就是让德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或者说让德国的工业陷入停滞发展的状态。
就比如,德国如果战败的话,那德国现在在世界上建立的贸易系统和工业优势,就极大概率会消失。
正如前世,德国二战后,人才和技术被苏联和美国挖空,背上沉重的经济恢复和战后重建负担,工业被战争摧毁……
如果不是冷战爆发,德国工业的起死回生“奇迹”,几乎不可能实现。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工业出口是和政治挂钩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
“毕竟我们不可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就贸然对其他国家开战,直接掀翻原本的国际秩序。”
“因此在工业竞争上,只能更加重视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不过这一点见效慢,我们在进步,其他国家也在进步。”
“其次,就是加大舆论上的宣传攻势,通过电影、音乐、、新闻等文化层面的传播,来打破欧美市场对东非商品的偏见。”
“现在,我们在南美,中东和南洋地区做的就很不错,要继续巩固我们在这些地区的全面优势,从经济,工业,军事,政治和文化各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