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卫民的成功从不是独善其身的个人光鲜。
从他这辈子开始正式经商的那天起,他就清楚自己是一个有操守和人情味的华夏商人,他不可能,也不应该变成犹太人那样只认钱不认人的市侩鬼。
所以他一直禀承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原则在做人、在做事。
而他也因此受益,扩充了人脉,积攒了人情,获得了名声,壮大了自己的隐形实力,可以说是好人有好报的双赢。
到目前为止,尽管对有些事情,宁卫民只是亲手起了个头,给其他人提供一个思路,然后又投入了不多的一点资本。
但事实证明,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其实缺的往往不是做事的人,而是一个有远见,有实力,又有担当的带头人。
而只要有了这么一个人,好些事儿就是水到渠成一样的容易了,根本不用这个带头人去做什么,很多事情就会自己运转起来。
…………
1990年12月初的东京成田机场,铅灰色的天空刮起了让人冷彻入骨的寒风。
那丰盛呜呜的嘶吼,像极了机场门口那三五成群,那一小堆,一小堆的沪海人充满怨气的牢骚。
他们都是从国内来日本“淘金”的人,第一次来到东京。
这一年,既是日本经济明显走下坡路的一年,也是国内出国潮越发疯狂的一年。
由于国内普遍流传着由于人才流失过大,国家将对出国人员加以限制的谣言,好多想出国的人都变得急躁起来,于是等待办出境手续的人骤然增加。
尽管政府极力宣传,说国家政策没有变,不要听信谣言。
但毕竟“拥堵”已经发生了。
国内的人还就是这样,人越多就越爱挤,生怕自己被落下,
所以即使明知是“谣传”,但因此“涌现”的需求却仍然是加倍的,于是乎出国的队伍再度急速扩容,许多人都不惜砸锅卖铁,甚至全家举债,通过各种各样的门路跑到国外来。
日本由于距离共和国较近,经济又发达,自然成了不少人的首选之地。
尤其是沪海,因为地理便利、签证政策宽松、及文化相似性等多重因素,更是把日本当成了出国的主要目标地。
但可惜的是,日本的经济崩盘对国内来说,还属于没有多少人能了解的消息。
客观上的信息闭塞,就导致今年来日本“淘金”的这些国内同胞,充满了盲目性。
他们压根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