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
这就是在天启年间,天启三年,当时内阁原有叶向高等六人,又新增了顾秉谦等四人,导致“直房几不容坐”。
当然,在当时实际在阁办差的只有九人,还有一位阁臣出镇,他就是孙承宗。
“或许,陛下是在考虑多增补一些,毕竟之前你我和子维三人供职文渊阁,太过忙碌。”
魏广德开口提示道。
申时行闻言微愣,他也没想到这点。
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走了一个张四维,内阁就增补一个阁臣入阁办差。
至于突然增加阁臣,那往往是皇帝要酬功而增加阁臣数量。
人太多,其实很容易在内阁形成意见不统一,内部斗争,阁臣看待问题的想法是不同的,由此引发内阁动荡。
这里面,其实主要还是考验万历皇帝的政治敏锐度。
朝堂上,可以引入不同党派的官员,但是在内阁里,最好还是精简,主要党派各有一个代表即可。
这也是大部分时间里,明朝内阁都只设三人的原因。
人员简单,不容易爆发激烈冲突。
“好了,这是自有陛下定夺,你我等待旨意就好,今日处理的奏疏,可有什么值得商议的?”
魏广德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深究,就算要也不是这个地方,这个时间点。
于是,他和申时行之间的内阁例会,很快就被拉回正轨。
而在乾清宫里,面对九卿会议最后递交上来的名单,万历皇帝也有些头疼。
余有丁、许国和王家屏三个人,其中万历皇帝其实最想点的是许国,因为他在当初曾经公开站在张居正的对立面,虽然没有力挺赵用贤等人,但确实是当时少数敢公开表达对他们同情的官员之一。
安排一个和张居正不对付的人入阁,符合万历皇帝的心意。
不过,余有丁和王家屏这两个人,其中余有丁入阁,似乎有点众望所归的意思。
从举荐奏疏的排位上就可以看出,魏广德把他列在第一位。
否定余有丁,多少会让内阁和朝堂重臣产生不满情绪。
这种情绪不会表达出来,担心会在内心扎下一根刺。
万历皇帝其实很敏感,或许是因为腿疾,所以他能关注到许多人注意不到的小事。
至于王家屏,显然这个人不是张四维要推的人,而是魏广德要推的,他的学生。
大明历朝内阁首辅,为了稳定内阁,都会把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