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头部解剖。张林用颅骨锯小心地锯开颅骨,打开颅腔后,脑组织已经发生腐败液化,呈暗红色糊状。他用勺子轻轻舀取部分脑组织样本,进行毒物检测和病理分析:“脑组织有轻微水肿,但没有明显的挫伤或出血,排除头部外伤致死的可能。”
解剖进行到下午六点,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张林和林助理将提取的内脏组织、体液样本分类整理,一共装了23个物证瓶,涵盖了血液、尿液、胃内容物、肝脏组织、脑组织等关键样本。“初步的解剖结果已经很明确了。”张林摘下沾满血迹的手套,扔进医疗废物桶,“死亡原因是左肺下叶锐器刺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死亡时间确定为35天前的10月16日左右。”
林助理拿出解剖记录,逐条核对:“还有几个疑问,张老师。第一,凶器是什么?伤口呈楔形,边缘整齐,应该是某种尖锐的小型刀具,但现场没有发现类似凶器。第二,死者的身份还是无法确认,虽然提取了DNA样本,但还没和失踪人口数据库匹配上。第三,现场发现的烟蒂、塑料瓶和死者是什么关系?”
“这些疑问需要结合物证检测结果和侦查线索来解答。”张林走到窗边,看着技术科大楼的灯光,“不过我们有了新的突破点。第一,凶器特征明确,楔形刃口、长度约4-5厘米,这种刀具可能是水果刀、折叠刀或者小型匕首,排查范围可以缩小。第二,死者胃内容物中的肉类是猪肉,还有少量酒精成分,说明他死前可能和人一起进食,或许是和凶手一起。第三,颈部的甲状腺肿大,可能是长期缺碘或者饮食不规律导致的,结合他穿的劣质工装,推测死者生前生活条件较差,从事体力劳动。”
“还有那个塑料瓶碎片,”林助理补充道,“粘在裤子后袋内侧,说明死者生前可能拿着这个塑料瓶,和凶手发生争执时被打翻,瓶子破裂后碎片粘在了衣服上。现场发现的塑料瓶应该就是死者的。”张林点点头:“烟蒂上的DNA不是死者的,说明现场还有第二个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凶手。烟蒂上的煤矿粉尘和石膏粉混合,加上死者的死亡时间,都指向了西坡煤矿的外包队或者相关人员。”
晚上八点,初步的毒物检测结果出来了。林助理拿着检测报告跑进办公室:“张老师,胃内容物和血液样本中都没有检测到常见毒物,排除中毒死亡的可能。但在肝脏组织中发现了少量的煤尘颗粒,和现场烟蒂上的煤尘成分一致。”
“这说明死者生前长期在煤矿工作或活动,煤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沉积在肝脏组织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