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旭同志,你答应这篇给我们《收获》了?”李小琳最后朝着周旭问道。
“嗯,也行,我这个月内写完了打电话通知你们《收获》吧?”
周旭算是答应《收获》的要求了。
不过这几个月来,自从知道周旭来到了南京之后。《钟山》《青春》这两个杂志社也相继朝着周旭发出来了约稿的要求。
《钟山》现在没有没落,还是国内比较出名的文学类杂志社。
至于《青春》这个杂志社,在上世纪 80年代影响巨大,名列青年文学期刊“四小名旦”。
都有了巴金约稿了,这些小杂志社周旭自然就自己给掠过了。
周旭在屋子里面拆着巴金的来信。
“我很高兴你能写下来《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种作品,后面我又观摩了《潜伏》《高山下的花环》,几部作品其实都是十分优秀的军事题材……”
里面几乎都是一个老人家对于一个年轻人的关爱。
毕竟老人家到了这个年纪都是会有些关爱年轻人的,想着留点东西下来。
汪曾祺就经常辅导新作家,例如写《棋王》的阿成,就受到了汪曾祺的辅导。
写下来《长恨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的王安忆也受到过他的提携。
当然文坛还有个老规矩,例如角逐一个奖杯,如果一二名实力差不多,会把这个奖杯安排给年轻人。
几个月前不是有个写《泥潭》的,因为谈论自己女朋友火了吗?他获得了漓江文学奖,其实第二名实力比他厉害,但是他是新人,所以这个奖就给了《泥潭》。
文坛向来是比较照顾新人的。
巴金在信里面对于周旭这个冒出头来的年轻人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或许努力创作能够赶上开国前的几位作家。
“……”
这几天,周旭首先是在写剧本,其次是写稿子。
至于正常的课程肯定也是继续的。
因为都是给一群三四十岁的中青年领导上课,这群人的学习能力其实是不如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的,所以上课就比较慢,周旭偏偏正处于学习能力的巅峰,所以学起来没费什么力气。
终于在十一月结束之前。
周旭是把剧本先磨出来了,反正是赶在截稿之前写完的。
他带着剧本去了校外。
走了一圈,来到了邮局那里寄了出去。
很快,周旭到了戏剧院外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