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檀香袅袅,朱元璋端坐龙椅,太子标侍立左侧,朱高炽与朱雄英则手持南洋舆图,将最新的布局情况细细禀报。
“允炆已启程前往暹罗,不出半月便能抵达封地。如今蜀王坐镇吕宋,掌控南洋东部海域;暹罗王朱允炆镇守暹罗,辐射真腊、占城;南洋水师分成三队,分别巡逻吕宋、暹罗、满剌加海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朱高炽手指在舆图上划出清晰的防线,语气铿锵,“再加上种植园每年输送的粮食、香料、橡胶,各国又纷纷表达归附之意,大明的南洋版图,已是稳固的后方。”
朱元璋缓缓点头,目光扫过舆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眼中满是欣慰:“南洋根基已稳,接下来该如何推进,你们有何想法?”
朱高炽上前一步,语气郑重:“孙儿以为,当加快在南洋各国推行种植园模式。如今南洋多数岛国虽与大明通商,靠咱们修建的港口开展贸易,可贸易的核心商品——如香料、苏木、象牙等,仍掌握在当地土著首领手中。他们抬高价格、把控产量,咱们只能被动接受,长此以往,不利于大明获取资源,也难以进一步巩固影响力。”
他顿了顿,说出了更核心的考量:“若全面推行种植园模式,由大明派遣工匠指导,组织当地百姓开垦荒地,种植水稻、香料、橡胶等作物,再通过官方贸易将这些资源统一输送回大明——说白了,这与殖民无异,就是要通过开发,攫取南洋的资源以充实大明。如此一来,既能降低大明对土著商品的依赖,又能让南洋资源为大明所用,一举两得。”
这话一出,太子标眉头立刻皱起,上前一步反驳:“高炽,此议不妥!儒家讲究‘仁者爱人’,华夏王朝自尧舜以来,历来推行‘怀柔远人’之策——昔年汉武帝通西域,虽有武力震慑,却也以丝绸、瓷器换良马,以公主和亲睦邻邦;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更是轻徭薄赋,让西域诸国自愿归附。若咱们强行在南洋推行种植园,以大明的强势把控其资源,与那些烧杀抢掠的蛮夷掠夺有何区别?”
他语气愈发恳切,眼神中满是对“仁政”的坚守:“如今真腊主动内附,南洋各国心生向往,靠的正是大明‘不欺弱小、不掠其财’的仁政之名。若骤然改变策略,用种植园攫取资源,传至四方,定会让归附的邦国寒心,也会让那些观望的部落质疑大明的诚意。到时候,南洋好不容易稳定的局势恐再生波澜,岂非得不偿失?”
在他看来,大明要成盛世,当以仁德感化四方,让邦国心甘情愿归附,而非靠强力掠夺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