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的炭火燃得正旺,映得陶谦脸上的皱纹忽明忽暗。
他望着眼前躬身行礼的诸葛珪与司马防,语气带着难掩的恳切:“先生请说。” 此刻徐州危局如悬顶之剑,他深知自己已无退路,唯有倚重这两位远道而来的贤才,方能求得一线生机。
这份客气,既是对智谋的敬重,更是对存亡的敬畏。
诸葛珪与司马防交换了一个眼神,眸中闪过一丝默契。
诸葛珪上前一步,再次拱手,语气凝重:“使君,原本这话我二人本不当贸然提及,毕竟涉及军中人事,易招猜忌。
但眼下荆州陷落,段羽兵锋日近,徐州已是危在旦夕,正所谓‘举贤不避亲’,为了徐州百万百姓,我等也只能直言了。”
他顿了顿,斟酌着词句,既不冒犯现有将领,又能点出要害:
“徐州地广千里,虽有精兵数万,但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实在匮乏。
在下绝非质疑臧霸、曹豹二位将军的勇武 —— 臧将军骁勇善战,镇守小沛固若金汤;
曹将军沉稳持重,驻守彭城滴水不漏。
只是徐州边境线绵长,北接青州,西临兖州,南靠扬州,仅靠二位将军分守,未免捉襟见肘。若遇战事,首尾难以相顾。”
“往日太平之时,使君尚可从容寻访将才,慢慢培养。
可如今兵临城下,战机稍纵即逝,哪里还有时间从容布局?”
诸葛珪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戳中陶谦的心事。
陶谦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赞许之色:“先生来徐州已有数月,日夜为徐州安危操劳,何来当说不当说之分?
你我皆是为了大汉江山,为了徐州百姓,先生尽管畅所欲言,无需避讳。”
诸葛珪深吸一口气,话锋陡然一转:“使君明鉴!
如今小沛、彭城有曹、臧二位将军驻守,边境防线虽算稳固,但使君身侧,却无得力强将护卫。
刘表公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万一……”
他说到此处,故意停了下来,话音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书房内瞬间陷入死寂,只有炭火燃烧的噼啪声在空气中回荡。
陶谦脸上的表情僵硬,诸葛珪未尽之语,如同一把冰冷的尖刀,刺破了他心中的侥幸。
他猛地想起密信中所述 —— 蔡瑁倒戈,蔡夫人内应,刘表猝不及防,身首异处,荆州一夜易主。
若是…… 若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