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天际刚泛起鱼肚白,黑柳彻子已从睡梦中醒来。
她住在自由之丘的一处高级公寓。
这里环境雅致,遍布精品店和咖啡馆,是许多文艺界、时尚界人士钟爱的栖居地。然而,从自由之丘赶往位于赤坂的TBS电视台,在东京早高峰,是一场必须严阵以待的战役。
她简单地洗漱,换上舒适宽松的便服,将那头标志性的“洋葱头”用头巾仔细包好,便提着包出了门。公寓楼下,她专用的出租车早已等候在此。
作为国民级主持人,拥有合作的专属出租车司机是再正常不过的便利。
车子驶入目黑通,很快便汇入了逐渐稠密的车流。
昭和五十五年的东京街头,已是“车满为患”。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私家车普及,使得主要干道在清晨便开始了拥堵。出租车在车流中时走时停,窗外是浩浩荡荡的“通勤大军”——穿着西服、提着公文包的“サラリーマン”(工薪族)们如同沉默的蚁群,涌向各个电车站;骑着自行车的家庭主妇车筐里装着刚买的早餐食材;偶尔掠过车窗的黑色豪华车,里面坐着的是更早开始忙碌的政商精英。
整个城市像一台刚刚启动的精密机器,发出沉闷而有序的轰鸣。
黑柳彻子看着窗外这熟悉得近乎刻板的景象,轻轻呼出一口气。
她从业包中拿出今天的节目台本,再次翻阅起来。
“许成军……中国……《红绸》……”
她低声念着这几个关键词。岩波书店那边传来的消息,这位年轻作家在对面那国度非常有名气,甚至名气已经开始影响海外,让岩波和马场公彦都如此重视。
这本身就说明了其分量。
但最让她感到些许压力的,是今天的节目形式。
并非是她最得心应手的“一对一”深度对话,而是除了她和许成军的核心访谈外,还有大江健三郎和司马辽太郎两位巨匠级别的作家作为特邀嘉宾参与讨论环节。
她轻抚额头,这种事最麻烦了。
涉及其他国家,就可能涉及微妙的政治和历史话题,这跟她一贯温暖、聚焦于人性的节目风格不符啊。她轻轻嘟囔了一句,带着一丝无奈和自嘲:
“あらまあ、国际问题って、ほんとにややこしいわね…”
(哎呀呀,国际问题,可真是麻烦呢…)
这两位名满日本的作家、巨匠也绝非易与之辈。大江思想深邃锐利,司马先生则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