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不算光明的未来(1.2w字,继续求票)
这位历史巨匠对许成军的态度,注定是复杂且带有审视的。
司马辽太郎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对日本民族性的深刻剖析著称,他的政治倾向带有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色彩。
他深刻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和明治以来的官僚体制,但其思想的根基,依然在于探寻和确立“何谓日本”、“日本的道路”。
他对于中国,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中华古典文明的敬意,也有对近代以来动荡的审视,更隐含着一丝作为东亚文化圈内、曾以中国为师的邻邦,在近代命运分岔后难以言说的微妙心结。
他被岩波书店请来,确实是带着“任务”的。
原本岩波书店最理想的人选是与中国关系极为密切、身为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的井上靖,但井上靖此刻正陪同巴金一行活动,分身乏术。于是,这位以其宏阔东亚视野和冷静史观著称的司马辽太郎,便成了首选。
岩波希望他能以相对客观、又不失深度的方式,与这位中国新锐作家进行对话。
司马辽太郎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了许成军的问候。
他的目光在许成军身上停留,没有寒暄,而是直接切入主题,声音低沉:
“许桑……《红绸》……我看了。”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写战争,却不执着于战场上的呐喊与胜负,而去倾听战场背后的呜咽、记忆的回响,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年轻人,你这个角度,选得有点意思。”
这话听起来是认可,但那锐利的眼神却仿佛在说:让我看看,你这“有意思”的背后,究竟是真知灼见,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感伤主义。
就在这时,休息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随即推开。
黑柳彻子带着她那标志性的、温暖如春风的笑容走了进来。
“大江先生,司马先生,还有许成军先生,三位好!我是主持人黑柳彻子,非常感谢各位今天能来到我们的小屋。”她分别向三人微微鞠躬问候,姿态谦和而真诚。
大江健三郎笑着回应:“彻子小姐,好久不见,又要来打扰你了。”
司马辽太郎也礼节性地欠身:“黑柳女士,有劳了。”
许成军先用中文回复,又用刚学的、还不太标准的日语又回应一遍:“您好,黑柳女士,我是许成军,请多关照。”(こんにちは、黒柳さん、许成军です。よろしくお愿いしま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