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贵国吸收唐宋之风,孕育出独特的和风文化,这本身正是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产经新闻》的记者紧跟其后,问题更具攻击性:“您要求对历史道歉的言论,在东瀛国内引起很大争议,您是否担心这会影响您的作品在东瀛的市场?”
许成军微微挑眉,回答道:“文学的价值在于记录真实、启迪思考。如果一个民族只能接受赞美而无法面对自身历史中不那么光彩的一页,那将是这个民族精神的悲哀。
我相信,真正有智慧和勇气的东瀛读者,懂得分辨什么是煽动,什么是基于人类良知的反思。
我的书是写给愿意思考的人看的。”
一个相对温和的记者问道:“许さん,对于未来,您对中日关系的期待是什么?”
许成军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真诚的期望:“我期待的是建立在相互尊重、深刻理解,尤其是对历史有共同清醒认知基础上的、平等的友谊。
就像我与大江健三郎先生可以成为文学上的知己一样,我希望两个国家的人民,尤其是年轻人,也能跨越历史的阴影,成为共同追求和平与美好生活的伙伴。”
他的回答,既有原则的坚定,又有格局的开阔,既回应了质疑,又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积极的方向。
一时间,不仅让许多记者暗自点头,更引来了外围女粉丝们更加热烈的惊呼和尖叫。
“かっこよすぎる!”(太帅了!)
“はあ…头がいい!”(哈啊…脑子真好!)
在马场和安保人员的协助下,许成军和吴垒等人迅速登上了岩波书店安排的专用保姆车。
车门关上,暂时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接下来的一整天,许成军就像一台高效而充满魅力的“宣传机器”,全身心投入到了《红绸》的密集宣发之中。
从参与顶级综艺《笑っていいとも!》(笑笑也无妨!)在轻松氛围中展示幽默与亲和力,到接受《每日新闻》的深度专访探讨文学与历史;再到在NHK-FM的电台节目中,通过电波与无数看不见的听众直接交流,分享创作心路……
在不同的舞台上,许成军将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深邃的思想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挥洒得淋漓尽致。
他频频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金句:
“和平不是一种静态的恩赐,而是需要每一代人用理智与勇气去主动构建的、动态的脆弱平衡。忘记战争的国家,最容易敲响下一场战争的战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