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决定,将水又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列为‘古北省改革创新实验区’,赋予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和自主创新权。
相关的文件和配套政策,很快就会下来。
我希望你,能借着这股东风,真正在水又市闯出一条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来!
有没有信心?”
“有!谢谢省委和曹书记的信任!”李毅飞心中热血涌动。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将水又市推到了全省改革发展前沿阵地的位置。
这份支持,沉甸甸的,既是机遇,更是无比巨大的责任。
有了省里强力支持,李毅飞感觉手脚更加放得开了。
李毅飞敏锐地抓住“实验区”这个契机,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一系列之前颇有阻力或尚在酝酿的改革。
李毅飞推动成立了“水又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自己亲任主任,整合科技、工信、发改、财政、教育等力量,打破部门壁垒,对企业创新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全程跟踪”。
李毅飞力主提高人才引进的补贴标准和覆盖面,不仅针对高端人才,也对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级技工敞开大门,并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
这些举措,有些触及了原有利益格局,有些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若在以前,必然会引来诸多争议和拖延。
但在如今“势”已成的情况下,反对的声音被压到了最低,推进的速度快得让外界惊讶。
甚至连一向被视为张乾州“嫡系”的组织部长,在一次干部调整中,也主动征求李毅飞对几个经济口关键岗位人选的意见。
这种尊重,是李毅飞刚来时无法想象的。
当然,李毅飞并没有被眼前的顺利冲昏头脑。
所有的支持和顺畅,根源在于他抓住了“发展”这个最大的政治,做出了看得见的成绩,同时,那层“背景”起到了震慑和润滑的作用。
李毅飞更加如履薄冰,在人事安排、项目审批、资金使用上,格外注重程序和规则,力求公开透明,不留任何把柄。
晚上,李毅飞常常在忙碌一天后,与京城的苏舒和孩子视频。
看着屏幕里儿子一天一个样,咿呀学语,挥舞着小拳头,苏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偶尔也会提一句“爸最近也挺忙,不过精神很好”,李毅飞就觉得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家庭的稳定与幸福,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