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奇才队方面拒绝了巴克利的自荐。
“如果查尔斯能赶在季前赛前,能成功减重40磅以上,我们也许会考虑给他一份短合同。”
巴克利只是开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罢了——
他只是惊讶于乔丹的选择。
终于——
乔丹又复出了。
生涯第二次。
但两次复出的情况完全不同:
在乔丹第一次复出之前,名宿魔术师约翰逊不惜在电视镜头下跪,请求乔丹回归。
而在95年3月19日宣布的当天,美国三大新闻频道(及主流媒体)紧急中断正常节目,插播乔丹复出新闻……
克林·顿总统随即全国讲话:
“我上任以来创造了61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乔丹复出,我将创造610万零1个机会!”
芝加哥市长立即表态:“芝加哥又将成为全球最热门的城市!”
耐克股价单日飙升,公司市值一夜增长23亿美元。
但这次乔丹在38岁选择生涯第二次复出,媒体的反应就颇为“复杂”了——
《纽约时报》头版标题是:
“38岁的乔丹,准备重写他的结局——”
“乔丹的复出,是否会伤害他近乎完美的职业生涯?他在盐湖城用最后一投告别的英雄剧本,本应该留在雕像里……”
而《芝加哥太阳报》发文写道:
“38岁的乔丹,还能发挥出几成功力?”
“大卫·斯特恩为了挽救911后低迷的篮球市场,于是推动乔丹重回赛场,这也许能出现球市‘短暂繁荣’,但如果联盟没有新的门面人物推出,年轻一代将越来越少地关注篮球——”
“华盛顿奇才是一支颇为年轻的球队,乔丹将在这支球队担任怎样的角色?如何保证年轻人的成长空间?”
这篇文章极为尖锐地指出了奇才队的问题所在。
文章末尾意味深长地问道:
“乔丹是想复出玩一玩?还是想真的打出更多胜场?这是他本人必须要想清楚的问题。”
9月30日。
乔丹穿着奇才队23号球衣,正式融入球队训练体系。
此时他虽然已经不是奇才的小老板,但依然带着管理层才会有的视角——
奇才队主教练道格·柯林斯开玩笑道:
“迈克尔不是单纯来打球的,他想要来改造整个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