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个人炫技。食客吃下它,不会联想到丰收的田野或母亲的厨房,只会思考‘这是怎么做到的’。这种割裂感,让这道菜失去了食物最核心的社交属性。它无法引发共鸣,只能引发好奇。所以,从烹饪社会学的角度看,它是一次失败的沟通。”
资本巨头大卫·陈的点评最直接,充满了金钱的味道。
“我花了三秒钟品尝,又花了十秒钟思考它的味道,结果什么都没想起来。”
他摊了摊手,
“作为消费者,我的时间被浪费了。这道菜的‘体验价值’几乎为零。如果把它放进我的餐厅,我需要花十分钟向顾客解释它是什么,而他只需要一秒钟就会忘记它的味道。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最后,是顾珩老爷子。
他慢悠悠地尝了一口,咂了咂嘴,然后放下了勺子,那表情像是在看自家孙子瞎胡闹。
“想法是好的,想推陈出新。”
老爷子开口,声音温润,
“古人也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但孔夫子那话的意思,是把食材处理干净,做得精细,不是让它变得面目全非啊。”
他顿了顿,拿起手机晃了晃,一本正经地说:
“这道菜给我的感觉,啧,就好像B站上那些技术流UP主,秀了一段二十多分钟的特效,结果讲的故事连三岁小孩都看不懂。属于是,为了那点醋,包了一盘饺子,结果饺子还没馅儿。家人们,这波啊,是有点‘尬’住了。”
一句“尬住了”,直接给这道【极寒之拥】钉在了耻辱柱上,扣都扣不下来。
接下来是东瀛队的【雪国·绝对几何·零度甘薯】。
那三块完美的正方体红薯,让评委们再次陷入了沉思。
周文远:
“刀工精准,控温稳定,像是机器人做出来的。但味道也像机器人一样,标准,但没有灵魂。我吃不到厨师的‘情绪’。是喜是悲?是激昂还是平静?都没有。它是一道没有心跳的菜。”
伊莎贝尔:
“香气很内敛,像个害羞的少女。味道是纯粹的甜,很干净。但仅此而已。它像一首只有一个音符的曲子,从头到尾没有变化。很可惜,它不是香水,是食物。食物需要起承转合,需要高潮。”
见雪:
“这道菜展现了极致的‘个人主义’。厨师沉浸在自己对秩序的迷恋中,完全忽略了与食客的互动。这三块红薯,更像是厨师献给自己的祭品,而不是分享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