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达到那个程度还要多久?”老方突然道。
“十年或者二十年,不好说。”
“差这么多么?”
“嗯,盘子太大,没那么容易。”何雨柱道。
“那你说这种会很多么?”
“雨后春笋!”
“大势所趋啊,老伙计,我们都老咯!”老方感慨。
“是啊,跟不上了,看来柱子这边我们真帮不上忙什么忙了。”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其实国内还是个人情社会,需要你们的时候我会吭气的,当然一般生意我可不会麻烦你们。”
“这个我们懂,有需要你说话。”二人都知道何雨柱说的什么,能找他们的肯定会很特殊,有可能就是何雨柱纯贴补国家。
“来来来,喝酒,吃菜,光顾着说话了。”何雨柱道。
“来。”
五月,《基石》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了远超预期的反响。
电视剧以其朴实真切的风格、鲜活的人物群像和对和平时期军人使命的深刻刻画,打动了许多观众。
报纸上刊登的剧评,也多以赞扬为主,认为这部剧为军旅题材创作开辟了新的方向。
何耀宗作为联合编剧,名字随着片头字幕一次次出现,很快就在圈内传开。
这天,何耀宗刚走进北影校园,就被门卫大爷叫住了。
“何同学!等等!你的信!”大爷从屋里抱出一摞信件,怕不有二三十封,“喏,这都是你的!这几天可真不少,我这都快成你的专属信箱了。”
何耀宗道了声谢,接过那沉甸甸的一摞信,有点发懵。
他抱着信走到教学楼附近的石凳坐下,粗略翻了翻。
信封上的落款五花八门,有各大电影制片厂、电视台文艺部的,有地方文联、文化馆的,甚至还有一些陌生的个人地址。
他拆开几封。
有的是制片厂邀请他写剧本,题材从军旅到工业再到农村,什么都有;有的是电视台想请他参与策划节目;还有不少是文学爱好者写来的,有的表达对《基石》的喜爱,有的附上了自己的作品请他指点,更有几封笔迹娟秀的信件,字里行间流露出想与他交个朋友的意思。
何耀宗看着这一堆信件,哭笑不得。
他没想到,一部电视剧能带来这么大的关注。
走进教室,原本有些喧闹的环境瞬间安静了不少。
几个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