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带团队去辅助动力研究所;李总,你负责机载电子;张总,特种材料交给你。”何雨柱分配任务,“首要任务是稳定人心,然后是设备更新,最后是业务转型。”
几位老总领命而去。
小满有些担心:“一下子铺开三个摊子,管理跟得上吗?”
“所以要用他们自己的人。”何雨柱早有打算,“我们只派财务和几个关键岗位。要是连这些都管不好,后续更大的合作就更不用想了。”
转型并不顺利。
机载电子厂的老工程师对新来的生产线操作手册直摇头:“这都是什么洋玩意?咱们以前那套多好用!”
材料实验室的研究员对转向民用很不理解:“我们以前都是为重点项目服务的,现在去做民用材料,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何雨柱亲自去各厂走了走,然后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讲了话:
“我知道大家有顾虑。但我要告诉大家,最好的技术,一定要能在市场上立足。民用领域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比军工更残酷。能在这里活下来、发展好的技术,才是真正过硬的技术。”
他顿了顿,环视台下:“而且,民用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反哺其他领域。这个道理,大家以后会明白。”
接下来黄河高科开始了艰难的转型。
老旧设备被淘汰,新的生产线安装调试。
研究人员被要求学习国际最新技术动态,管理人员开始接受市场培训。
痛苦是难免的,但也有人很快适应了变化。
宋厂长再次来访时,很是惊讶:“老何,你这效率可以啊!部里领导都很关注。”
“你不忙么,还有空往我这跑?”何雨柱道。
“有个消息,上面看了你们改制的报告,觉得这条路可行。可能明年会放开更多类似单位进行试点。”
何雨柱点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跟你们也没啥关系啊,你们可改不了。”
“我这不是等成果等的急么。”
“急有啥用?成果又不是一天就能变出来的,我这才刚刚开始。”何雨柱道。
“我们能不能插个队?”
“不能,除非你把你的人调过来一些,不然我可保证不了,下面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还要活啊,我可是给他们做了保证的。”何雨柱道。
“那我去申请,如果真能调过来了,你可不能再找借口推了。”
“没问题,你去找人吧,韩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