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讲课或者带人,我这边有,如果是入你们厂子,我这没有。”何雨柱道。
“那我们再搞个实验室呢?”宋厂长道。
“也可以,你去找地方。”何雨柱道。
“这么痛快,你不会也想造飞机吧。”宋厂长道。
“我有飞机厂啊,不过是直升机,当然政策允许我也不是不能考虑造一造民用飞机。”何雨柱道。
“行,就这么定了,我去找到地方,不过这个资金。”宋厂长道。
“跟雷达那边一样,行了吧。”何雨柱道。
“好好好,还是跟你谈事情痛快,等你什么时候来成都我请你吃坝坝宴。”宋厂长道。
“快别了,你那点工资还是自己留着吧。”何雨柱道。
“哈哈哈哈。”
宋厂长这边打过电话没几天,何雨柱接到杨涛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
“董事长,哈飞的几位领导来找我了,提出了合作意向。”
“哈飞,合作什么?”
“他们想联合开发新型号的民用直升机。主要是高原运输型和通用型。”
何雨柱沉默。
黄河直升机在通用型号领域已经领先世界了,不做大吨位的是因为在民用市场卖不动,毕竟太贵了。
与哈飞这种老牌国有大厂合作,人家看中的无非就是技术,黄河能得到什么就有待商榷了。
“他们想要怎么合作?”
杨涛在电话那头回答:“他们希望技术共享,联合成立研发团队,共同开发新机型。哈飞方面可以提供生产资质、部分现有技术和厂房设备,也希望借助我们在通用直升机领域的技术积累,特别是高原性能优化和航电系统方面的经验。”
何雨柱轻轻敲着桌面:“技术共享到什么程度?他们准备拿什么来换?”
“初步接触,他们愿意开放部分传统型号的设计资料,也希望我们能提供新型复合材料应用和电传飞控方面的技术支持。具体的股权分配和知识产权归属,还没深入谈。”
“告诉他们,黄河可以合作,但有几个原则:第一,联合研发的新机型,知识产权必须清晰,按投入比例共有;第二,黄河现有的独有技术,特别是电传飞控和复合材料工艺,不在此次合作共享范围内,如需使用,需单独授权并支付费用;第三,合作项目必须市场化运作,有明确的商业计划和盈利目标。”
“明白。董事长,还有一点,哈飞方面暗示,如果能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