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关于那家发表不当言论媒体的处理结果以内部通报的形式传达至相关单位。
该媒体被责令停刊整顿,主编被免职,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分。
明面上的噪音暂时平息了下去。
朱子恒特意给何雨柱打了个电话,语气带着些许如释重负:“柱子,看到了吧?态度是明确的。这类事情,发现一起,就会严肃处理一起。”
何雨柱在电话这头只是“嗯”了一声,未作多评。
他清楚,思想的阵地错综复杂,拔掉一个明处的钉子容易,潜藏在水下的暗流却不会就此消失。他转而问道:“国际市场上那篇报告引发的波动,你们打算如何应对?”
朱子恒的声音又沉重起来:“我们在准备澄清材料,也会通过驻外机构和友好媒体发声。但你也知道,人家掌握着话语权,不是我们发个声明就能完全扭转的。关键还是手里要有粮,心里才不慌。你们那边海外直采和丰年公司的进展,现在是重中之重。”
“我知道。”何雨柱道,“耀祖在盯着,有进展会第一时间同步给你。”
“那就先这样。”
“等等,还有个事要说一下,你最好来一趟。”
“可以。”
挂断电话,何雨柱走到书房窗前,院子里几个半大小子正在何大清的监督下练习拳脚的基本功,嘿哈有声。
他看着这充满生气的景象,思绪却飘向了遥远的国际粮食市场。
这是一场比拼耐力、资源和战略定力的漫长博弈,靠黄河是不行的。
第二天朱子恒就过来了。
二人在何雨柱的书房谈了很久,朱子恒带着一份计划书草案离开了何宅。
几天后,一份以朱子恒所在部门名义起草、凝聚了内部多方意见和何雨柱部分思路的《关于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若干举措的初步设想》的报告,被提交了上去。
报告内容并未直接提及与黄河的合作,而是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几条应对策略:1、适度收紧主要口粮品种的出口配额,将更多粮食留在国内;2、加大中央财政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研发的专项投入;3、优化国家储备粮的布局和轮换机制,并建议对部分承储库点进行突击审计;4、研究对非必需粮食品种进口加征临时调节税的可行性,保护国内产业;5、以及,立足于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进行更长周期的战略储备规划。
报告在高层引起了讨论。
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