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的,是长久的准备。”
林怀安(郝楠仁)没有参与争论。
他独自站在走廊尽头,望着远处阴沉的天空和模糊的西山轮廓。
郝楠仁的现代灵魂与林怀安的民国经历在激烈碰撞。
现代的历史知识告诉他,这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的必然苦果,是积贫积弱中国的无奈选择,但也为日后更大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而林怀安的情感,则充满了切肤的屈辱和幻灭感。
“光靠读书、请愿,真的能救国吗?”
三叔林崇岳当年在“三一八”惨案后的诘问,再次在他耳边响起,此刻有了答案。
不能!
至少,不能只靠这个!
“那我该怎么办?”
“考军校!用实实在在的力量,夺回失去的尊严!”
这个念头,在极度的悲愤中,非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像被淬火的钢铁一样,变得更加坚硬、更加清晰、更加义无反顾!
他从单纯的为三叔“报仇”,开始升华为一种更沉重、也更宏大的 “雪国耻、争国权”的使命感。
周五晚上,月考成绩即将公布的前夜。
校园里弥漫着一种焦灼不安的气氛。
在宿舍熄灯后,林怀安、谢安平、常少莲、吴双柳等“学习小组”的核心成员,借着巡查老师走过的间隙,悄悄聚集在宿舍楼后那处废弃的观礼台阴影下。
夜色深沉,只有远处宿舍窗户透出的微弱煤油灯光。
没有人说话,但一种悲壮而决绝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
谢安平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坚定:
“《塘沽协定》之事,诸位都已知晓。
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完全平静的书桌了!但我等学子,此刻更需隐忍奋发!”
常少莲眼中含泪,哽咽道:
“我表哥……就在喜峰口……他的血,不能白流!”
吴双柳紧紧攥着拳头:
“我们要更拼命地学!将来用知识,用枪炮,把失去的夺回来!”
林怀安(郝楠仁)看着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他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一枚磨尖的钢笔尖。
他伸出左手食指,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用笔尖狠狠划下!
鲜血瞬间涌出,在昏暗的光线下呈现出暗红色。
他接过谢安平递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