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娘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无奈道:
“我明明就是按着月兰给的方子,盐、糖、酱油、花椒、白酒,一样没少啊!
步骤也对,我这还特意多晒了两天呢,谁知道是哪里出了岔子?”
谢三河真的很头疼:“哎哟我的亲娘诶,您这厨艺啊,真得好好钻研钻研!
您看人家隔壁王婶家灌的香肠,咸香适中,您灌的呢?齁咸!
嘎嘎奶包的饺子,一个个圆鼓鼓的,从不破皮,放在外头就直接冻成完整的饺子了。
您包的呢?十個里头得有五个是‘开口笑’!说出去都要被人笑死。”
三河娘被儿子说得有些挂不住脸,嗔怪道:
“去你的!
有的吃还堵不住你的嘴!
我……我那不是手生嘛!
以前哪有这么多好东西让我折腾……
再说了,咱们以前在谢家村,你奶还在的时候,也用不着我做菜,咱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饺子,后来荒年,粮食都紧巴巴的,就只能喝个稀粥,我这不也是没机会练手。”
谢三河也跟着叹了口气,撸起袖子露出胳膊:
“娘,您看看我,在施工队起早贪黑,每月工钱足足三两银子呢!
按理说顿顿吃肉都够了吧?
可您儿子我,在咱自家饭桌上,吃的却是整个施工队里最‘可怜’的!
您要是再不好好精进下厨艺,我看呐,我和爹以后干脆天天去淮月楼下馆子算了!”
一听要去淮月楼天天吃,三河娘立马急了:
“别别别!那可不行!那得花多少钱?咱家可经不起那么造!
娘知错了,娘改!
明儿个娘就去问问后勤队还要不要人,我去打杂,去帮忙,顺便跟其他婶子她们好好取取经,学学怎么做菜!一定把你这馋猫的嘴给伺候好了!”
这时,一直坐在炕上的三河爹也慢悠悠地开了口:
“孩儿他娘,你是该上上心了。以前三河奶还在的时候,你就依赖她,自个儿不动手。
后来闹灾荒,想吃点好的是没条件。
但如今,咱们来了桃源村,咱家日子也红火起来了,我可不想天天还就着你那齁死人的咸菜疙瘩和能当砖头使的硬面馒头过日子。
你这手艺啊,说实话,连里正叔做的都不如!”
三河娘被丈夫和儿子联手“批判”,脸上讪讪的,终于彻底服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