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开学本就是校园乃至社会的焦点,尤其首都中医药大学因方言成了“热门校”,自带话题性,这是天然的流量场景。
而日本药企来访谈合作是稀缺的国际话题,二者绑定后,既让新生、家长对学中医有前途产生直观认知,解决了中医专业的“信任度”问题,又借助开学的热闹场景放大了“中医受国际认可”的信号,甚至吸引媒体主动跟进报道,这与现代“借热点、造话题、扩影响”的流量玩法,内核完全一致。
接着方言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一直等到上午十点,才开到小林一雅他们的车队从远处开了过来。
小林一雅昨天晚上落地首都机场,是由卫生部接待的,他乘坐的红旗轿车缓缓驶入首都中医药大学校门,他正低头和助理核对洽谈的核心条款,眼角余光却先捕捉到了校门口悬挂的两条横幅。
左侧“热烈欢迎 1978级新同学”的红色横幅尚在预料之中,可右侧那条“热烈欢迎日本小林制药洽谈中医药合作”的标语,却让他的动作猛地一顿,握着笔的手不自觉地收紧了。
“社长,这……”助理也看到了横幅,语气里满是错愕,“不是在研究院谈吗?学校门口怎么会挂这种横幅?”
小林没有立刻回答,眉头紧紧蹙起。
他透过车窗仔细观察,横幅下围满了拎着行李的新生和家长,不少人正指着“小林制药”几个字低声议论,还有三位挎着相机的记者正对着横幅调整镜头,显然是早有准备。
这分明是中方把他的到访当成了一件公开的大事来办。
这对吗?
“不对。”
小林的声音沉了下来,指尖在公文包的边缘轻轻敲击,“他们是故意的。”这家伙也是老狐狸了,瞬间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自己选在九月一号开学日来,本是想利用中方忙于迎新的混乱,在谈判中抢占先机,可中方却反将一军,把他的到访与新生开学捆绑在一起,用公开的场景断了他“耍花样”的可能。
若是在封闭的会议室里,他还能就技术对接、供应量等条款与中方讨价还价,甚至提出“打折扣”的要求;可现在,这么多家长、学生和记者看着,一旦他在条款上表现出半分犹豫或苛刻,明天的报纸上很可能就会出现“日本药企谈合作缺乏诚意”的报道。
这不仅会损害小林制药的声誉,更会让背后革新派“扶持民企、打破垄断”的形象受损,这是直接掐准了他的软肋。
八嘎!这是谁想的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