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收留,更是对他制定的规则的一次检验,也是这个小小团体向外迈出的第一步。
麻烦或许会随之而来,但机遇,也潜藏其中。如何将潜在的危机转化为助力,将考验他下一步的智慧。野熊谷的平静,注定要被打破了。
第十二章薪火相传
新来的流民被暂时安置在溪流对岸一片划出的空地上,与主营地隔水相望。老妇人、抱着病孩的年轻妇人(自称柳氏)及其丈夫(名叫杨茂)被分开看管,那沉默的少年(杨茂的侄子,叫石头)则跟着杨茂。胡汉严格执行了隔离措施,送饭递水都由固定人员用长木棍挑过去,接触后必须用热水洗手。这古怪却严谨的规矩,让新来者更加敬畏,也让谷中旧人感到了某种安心——郎君行事,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思虑周详。
胡汉亲自去查看了那个生病的孩子。孩子约莫三四岁,小脸烧得通红,呼吸急促。胡汉没有现代药物,只能凭借有限的野外急救知识。他让柳氏用浸了凉水的布巾不断给孩子擦拭额头、腋下降温,又让人熬了淡淡的、有助于发汗的姜汤(幸好之前采集野菜时发现了几株野姜),小心喂下。他叮嘱柳氏注意保持孩子清洁,所用布巾必须用开水烫洗。
“能否活下来,看他的造化,也看你的细心。”胡汉对泪眼婆娑的柳氏说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柳氏含泪点头,紧紧抱着孩子,仿佛抓住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处理完病患,胡汉的注意力回到了杨茂身上。这个中年汉子虽然面带菜色,但骨架宽大,手掌粗糙,指节突出,一看就是常年做活的人。在被隔离的空地上,他也没闲着,正用胡汉允许他们保留的一把小削刀,仔细地修理着他们带来的、几乎散架的独轮车车轴。
“你会木工?”胡汉隔着几步远的距离问道。
杨茂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回答:“回郎君话,俺家里原是做木匠活的,粗浅手艺,会一些。车、犁、耙,寻常家什都能做,盖房子的梁椽也勉强能上手。”他语气带着一丝手艺人的自豪,但更多的是小心翼翼。
胡汉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急需的人才!营建房屋、制作工具、乃至后续可能需要的器械,都需要专业的木匠。他之前指导垒墙、制作杠杆,靠的是原理,但具体到精细构件,就非他所长了。
“很好。”胡汉点头,“待隔离期过,确认无病无患,你便负责带领几人,专司木工之事。我们需要更多的屋架、门窗,还需要制作一些更趁手的农具,比如……一种更省力的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