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站在新绘制的、范围更大的地图前,手指敲打着那个代表铁矿荒村的标记,目光却投向了更北方。“流民,是祸也是福。乱世之中,人口即是根基。但我们不能盲目吸纳,必须有所选择,更要能消化得了。”
他转过身,看向张凉和杨茂:“我们要改变策略。之前是筑巢引凤,被动等待。现在,我们要主动筛选。王栓!”
“在!”王栓立刻挺身上前。
“你带几个人,带上些干粮和伤药,北上接应那支南迁的队伍。不必靠太近,在他们途经的险要处或他们休整地附近设点,观察,接触。”胡汉指令清晰,“优先寻找有手艺的匠人——铁匠、皮匠、医者,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农也行。其次是身强体壮、品行尚可的青壮。告诉他们,南面百里外,有处‘汉家谷’,有田垦,有屋住,有规矩,但能活命。愿来者,我们接应;犹豫者,不强求。”
这是一种精准的“捞人”策略,在混乱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人口,同时将救援的美名和实际的需求结合起来。
“明白!”王栓领命,立刻下去准备。
“至于铁矿……”胡汉的目光回到地图上那个点,“硬攻代价太大,也非仁义之举。或许,可以从这些流民身上找到突破口。杨茂,加紧打造我们最好的兵器和农具,尤其是那几把新锻的刀和改良的犁。”
杨茂有些不解:“郎君,这是要……?”
“展示肌肉,也展示诚意。”胡汉淡淡道,“要让别人知道,我们不仅有守护家园的力量,也有让他们过得更好的能力。”
王栓的队伍出发后不久,野熊谷迎来了第一波主动前来投奔的小股流民,约二十余人,正是之前王栓侦察时遇到过的那支大规模南迁队伍掉队的部分。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中求生的欲望炽烈。
按照胡汉定下的规矩,他们被隔离观察,询问来历技能。这其中,一个沉默寡言、双手布满老茧和烫伤疤痕的老者引起了胡汉的注意。他自称姓欧,原是幽州军中的匠户,擅长修理铠甲兵器,城破后随流民南逃。
“欧师傅可能打造铁器?”胡汉亲自询问。
老者看了看胡汉,又看了看谷内秩序井然、人人劳作的情景,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嘶哑着开口:“若有炉火,有好料,弓矢、刀枪、甲片,都能打。”
胡汉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急需的人才!他当即让人好生安置欧老,并允许他在隔离结束后前往工坊。
几天后,王栓派人传回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