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中国人的电视少,一旦电视多了,肯定也会减少去电影院的频率。
中国电影工作者不信,但其实他们是对的。中国在影碟机普及后,中国的电影规模也在急速缩减。
电影片子跟电影院一样,电影院的观影体验又没那么好,谁愿意去啊。
随着影院技术的发展,算是拯救了电影院。
“几千万,拭目以待。美国的电影市场不仅在美国,也在欧洲。如果能一片走红,那将快速奠定你在好莱坞的编剧地位。”曹禹很期待美国人能拍成什么。
离开曹禹的办公室,刘一民没有在人艺的排练场看排练,而是直接去了北影厂。
王严带着《最美的青春》剧组已经回到了北影,剪好了前两集邀请他去看一看。
回来半个月,王严脸黑了一层,冬天的皴裂刚刚好,四五月的太阳又给他脸上晒了许多的太阳斑。
“塞罕坝这么热了?”刘一民忍不住问道。
王严摸了摸脸无奈地说道:“当然了,不过更多是被风沙吹的。只要能拍好,这点都不算啥。”
“一民同志,我可想死你了。就想着跟您见面呢,我站在这儿是左盼右盼,终于给您盼来了。”
刘一民一听这腔调就知道是谁,转身看向侧面办公室里出来的冯小钢:“你怎么在北影厂?”
“专门等您的,其实我早就该回燕京电视台了。”冯小钢现在已经退伍,成为了燕京电视台的一名美工师,这次跟着王严剧组去了一圈塞罕坝。
刘一民跟冯小钢聊了两句,王严把刘一民拉走了,低声说道:“小冯这技术还可以,就是这人.”
“怎么了?“
“太世故圆滑了、太懂溜须拍马了。”王严说道。
刘一民没说话,北影厂的厂长汪阳走了过来,和两人一同走进了审片室。
汪阳现在很少陪着刘一民审片了,此时来,刘一民觉得肯定有事来找他。
等看完茫茫黄沙植树造林的塞罕坝,汪阳将刘一民拉进了自己的办公室,过了一会副厂长朱得熊也走了进来。
“汪厂,您想说什么,尽管说。”刘一民询问道。
汪阳将茶泡好后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咱们文研所不是提议要多拍点中国功夫之类的电影,宣传咱们文化和出海挣钱嘛。”
“对啊,汪厂,我记得文化部政策上有倾斜啊?你不会还想让我为你要政策吧?”
去年的年底总结会开过之后,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