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真要让他们留在燕京,就又不愿意了,舍不得离开老家。
电影局,汪阳将剧本交给电影局审核没多久,电影局就立即组织专人讨论《霍元甲》的拍摄工作。
刘一民也被喊了过去,夏言坐在旁边。
夏言拍了拍面前的剧本说道:“我的意见是,全力支持《霍元甲》的拍摄工作,中影的同志也在,你们谈一谈,这样的作品在国际上有没有竞争力?”
“沈老,《霍元甲》这个剧本要想走向国际,重点在打斗,这方面一定要拍摄的精彩。我们认为这剧本如果出海,是能够赚钱的。整部剧围绕着霍元甲这个人,以及和他的比武,叙事集中,外国观众理解的难度也低。”中影的总经理丁达明连忙表态。
“我看也是,我看了许多外国的电影杂志,发现现在外国人对暴力类电影情有独钟。”夏言说道。
刘一民补充道:“硬汉,各国都喜欢硬汉。像《黑奴的救赎》这本书里,塑造的就是一个自我拯救的黑人硬汉。”
《霍元甲》不但要拍,而且要拍好的共识在会议前已经达成,也可以说大家在看到剧本的时候,就不约而同地达成了共识。
这次会议,更多的是讲筹拍和拍摄经费的分配、中影在国外发行的利润分配问题。
电影局从专项资金里面下拨一百万人民币,北影厂自家出七十万人民币,经费总共一百七十万。
但在中影海外发行的利润分配上,北影厂并未跟中影公司达成共识,双方各有五个点的分歧。中影想按照在原分配基础上增加五个点,北影厂想增加十个点。
一个想加最低,一个想最高。
“汪厂,剧本是好剧本,但拍出来是什么样咱们谁知道?你不能拿着剧本给我们开一张空头支票啊!”中影总经理丁达明红着脖子说道。
汪阳生气地说道:“我们北影厂拍的都是精品电影。”
“要不这样,根据海外的成绩设置分档次的利润分配协议,比如海外挣五百万美元,五个点,八百万是一档,一千万是另一档。”
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刘一民的身上,听到刘一民的建议,除了汪阳和丁达明外,其余人都觉得可行。
两人还想斗斗嘴,这关系到以后的电影利润分成问题,不过在夏言的干涉下,两人在具体数字上达成了一致。
分别是五百万美元、九百万美元、一千三百万美元,基础是五个点,一档加一个点。
在导演的选择上,北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