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的讨论度给压了下去,文学界几乎没人谈论这篇通俗。
4月3号,一群人来华侨公寓向刘一民表达祝贺,刘一民邀请他们入屋观看《霍元甲》。
人一多,屋子就感觉到小了。
刘振云笑着说道:“《霍元甲》今天首映,早几天票都卖疯了,根本买不到,好了,咱们今天不用票就能看了。”
这份拷贝是北影厂送给刘一民收藏的,这时候成了招待他们的最佳选择,毕竟谁都想看,但谁都没票。
崔道逸跟刘一民讲起自己来时路过电影院的盛况,燕京地区拿到的拷贝最多,况且北影厂为了挣钱也在卖票,如此还一票难求,更别说其它地方了。
“国内好看的功夫电影少,主流的市场都被香江的电影公司垄断,咱们自己电影厂拍的,观众都想看看是个啥样。”刘一民脸上并没有多少的喜色。
接下来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电影,谁也没有再说话,只是偶尔到精彩的地方,会鼓掌感叹几句。
等到电影播放,刘振云几人仍然是意犹未尽,这两百万拍的功夫片,谁也抵挡不住它的魅力。
接下来陆陆续续有人前来,放映机跟电影院的放映机一样,一天24小时都不带闲的。
晚上九点多,最后一波客人离去之后,刘一民疲惫地伸了伸懒腰。朱霖和喜梅两人脸上也带着疲惫,脚步不停地招呼客人实在是太累了。
“咱们一起收拾客厅吧。”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刘一民刚拿起扫把,书房的电话声又响了起来,朱霖笑道:“去吧刘老师,这里我和喜梅两人就行。”
刘一民快步走到书房,拿起电话:“您好,我是刘一民。”
“一民同志,恭喜你啊,今天忙坏了吧?”
电话那边传来了老首长的声音,刘一民笑着回复:“还好,跟意大利文学奖还差点。”
“哈哈哈,我刚从中海回来,我在中海电影院看了《霍元甲》,同志们热情很高,掌声一浪接过一浪,咱们在拍主旋律电影的时候,也要满足一下群众的多样娱乐需求,钢公对你很是赞扬,认为你写出了中国人不屈、也不愿臣服于任何种族的精神。”
聊了约十分钟,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请老首长去休息”的声音,刘一民迅速找机会挂断了电话。
朱母跟单位请了假,刘一民前往新加坡的日子里,由她来照顾两个小家伙。朱母刚向医院申请,医院立马就批了,对她照顾外孙的行为非常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