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到的不是房价,是技术密度的增长函数。”他语气沉稳,“真正的稀缺,从来不是土地本身,而是聚集顶尖人才的能力。只要这个趋势不变,任何短期波动都不影响终局。”
掌声开始零星响起,随后连成一片。
他站在原地,目光扫过台下。大多数人点头认可,也有几人仍在低声交谈。而在后排角落,那个穿着灰色夹克的男人始终没有鼓掌。
政策专家坐在阴影区,手里拿着纸质议程,指节轻轻搭在桌沿。从陈帆开启全息演示那一刻起,他的视线就没离开过主屏。
就在演讲即将结束时,那人右手抬起,在桌面轻敲了三下,停顿,再敲四下,又是一次短促的两下。
动作极轻,像是无意识的习惯。
但陈帆注意到了。
他曾在某次密级会议中接触过类似的信号节奏——非标准摩尔斯码,而是内部情报系统曾用过的简易数字编码方式。那一瞬间,他脑海中闪过昨夜被捕人员笔记本上的记录周期:47分钟。
三、四、二。
342?
他不动声色,左手在平板边缘划过,后台立即接收到一条隐蔽指令:**标记该区域生物行为数据流,单独提取音频振动波形与触碰频率**。
与此同时,他加重了最后一句话的语气:“很多人说市场不可预测,政策无法把握。但我想说,真正决定一块土地命运的,不是红头文件,而是时代背后的数学规律。”
话音落下,灯光重新亮起。
掌声比刚才更响。几位投资人主动起身,朝他点头示意。有人掏出手机开始拨号,显然是想立刻跟进合作事宜。
陈帆微微颔首,却没有走下讲台。他需要确认一件事。
投影虽已关闭,但系统仍在运行。后台数据显示,那串桌面敲击已被完整捕捉,波形图自动生成,并标记为高优先级待解析项。初步分析显示,三次触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3秒、0.4秒、0.2秒,构成一组精确序列。
不是随机动作。
他低头看了眼平板,系统提示:**“异常行为关联度比对中……正在匹配历史事件数据库”**。
就在这时,政策专家站起身,将纸质材料整齐折好,塞进外套内袋。他没有看台上,也没有与其他股东交流,径直朝出口走去。
脚步稳定,节奏如常。
陈帆望着那个背影消失在门后,手指在平板边缘轻轻一划,命令传入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