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呢?”
米尔斯在莫斯科之后,也想着给博尔特升级,眼下看启动升级就是最好,也是最有效果的方面。
就是可惜。
一直挡在一个地方过不去。
这让米尔斯有些焦急。
米尔斯之所以过不去的这个地方叫做……
关节力矩的动态平衡。
从“力矩失衡”到“协同匹配”。
正好也可以配合博尔特的三关节力矩技术。
就是可惜。
难以突破。
因为关节力矩是肌肉力量作用于关节的转动效应,其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动作的稳定性与发力效率。
高身高运动员因肢体长度较长,传统直臂起跑易出现“力矩失衡”,采取曲臂起跑可以通过调整关节角度与发力时机,实现关节力矩的“协同匹配”,具体体现在上肢、下肢、躯干三个部位的关节力矩优化。
怎么看都是个大好事儿。
一旦完成。
首先上肢关节力矩,从“高负荷支撑”到“低负荷过渡”就可以轻易解决。
上肢关节力矩,主要包括肘关节力矩与肩关节力矩,在起跑阶段的核心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
以往博尔特直臂起跑中,受限于高身高运动员的上肢关节力矩呈现“高负荷支撑”特征,无法做到真正的黄金启动平衡性。
可曲臂起跑能通过缩短力臂。
降低上肢关节负荷。
实现从“支撑”到“过渡”的功能转变。
而且米尔斯计算过,肘关节力矩方面,直臂起跑时,肘关节处于伸直状态,支撑反力产生的力矩方向为“伸肘力矩”,需肱三头肌持续发力维持平衡,力矩值达85-95N·m。
远超肱三头肌的最佳发力范围,这会导致肌肉疲劳速度加快。
要是博尔特曲臂起跑时,肘关节变成弯曲90°-100°,那这样支撑反力产生的力矩方向转变为“屈肘力矩”。
由肱二头肌与肱桡肌共同承担,力矩值降至55-65N·m,处于肌肉最佳发力范围,同时力矩方向与后续摆臂动作的“屈肘发力”方向一致。
避免了直臂推离时的“力矩方向转换损耗”。
可以让博尔特大高个的摆臂启动速度提升25%-30%。
就是这么多!
因为高个子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