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的身高让他每一步都能覆盖更大的距离,速度持续攀升,已经领先劳逸几个身位。
但劳逸没有丝毫慌乱,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奏,没有被鲍威尔的速度带乱。
仔细看劳逸的途中跑技术。
上半身保持着流线型姿态,肩胛骨收紧下沉,避免了肩部耸动带来的风阻浪费,背部肌肉如紧绷的绸缎,将上肢力量与下肢发力完美串联。
他的步频依旧保持在高位,虽然步幅受限于身高不如鲍威尔和辛比恩,但凭借前程“小步高频”的跑法,速度始终没有落下。
每一次蹬地,劳逸的髋部都充分打开,大腿前摆时带着强劲的惯性,脚掌落地时从脚跟快速过渡到前脚掌,脚踝的跖屈动作如弹簧般迅捷,将落地冲击力转化为推进力。
现在镜头给到辛比恩。
这位南非小将开始发力了,他的步幅优势在途中跑阶段逐渐显现,正在快速追赶劳逸。
两人的差距已经缩小到半个身位。
而曰本选手高津圭也在稳步提升速度,他的途中跑节奏很稳,但步频明显不及劳逸,暂时排在第四位。
劳逸现在面临着双重压力。
前面是鲍威尔的强势领跑,后面是辛比恩的紧追不舍。
但你们看他的表情,依旧非常专注,眼神死死锁定前方,没有丝毫动摇。
这就是大赛经验的价值,30岁的劳逸知道什么时候该发力,什么时候该稳节奏。
胸腔扩张与核心收缩完美协同,氧气高效输送到肌肉,这能让他在高强度的途中跑阶段避免过早出现体能透支。
50米处的速度监测显示,劳逸紧紧咬住了鲍威尔,没有让差距进一步扩大。
当然鲍威尔放水的概率也不小。
不过预赛而已,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就没有难度。
要把预赛拼命跑去晋级决赛的事情,那是以前的亚洲运动员所想的事。
现在咱们的亚洲顶尖运动员,起码要去想三枪的事情。
而不是跑完两枪就行了。
这个阶段,选手们的体能消耗开始加大,但……劳逸的动作依旧没有变形,摆臂的频率和幅度始终保持一致,腿部蹬地的力度也没有减弱。
这足以说明他这两年在二沙岛的训练没有白费。
从28一直训练到了30岁,这个日日夜夜,他可没有一天敢偷懒。
尤其是说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之后,就越发的注重训练质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