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道上。
也请帮帮我。
虽然现在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刚刚冲到了第一的牙买加年轻人身上,可这不代表谢文君……
就坐以待毙。
事实上他还比梅里特先一步发起攻击。
这第5个栏约1.5米的起跨点时。
谢文君开始调动足尖跨栏技术的支撑面形态与压强优化效应。
要通过一系列精准到毫米的动作细节在跑道上具象化呈现。
必须……每一个动作都紧扣生物力学原理,将“点-线支撑”“高压强咬合”“短接触减损”的核心逻辑转化为可直观观察的实战场景。
不然的话就难以完成。
必须要精准做到。
谢文君内心默念。
开始行动。
砰砰砰。
起跳。
起跨前最后一步落地时,他的支撑腿并未采用传统选手“全掌平铺”的着地方式,而是有意识地将脚跟微微抬起。
仅让前脚掌前1/3的足尖区域与跑道塑胶面接触——趾骨与跖骨远端的锥形骨骼结构在此刻形成天然的“支撑尖端”。
支撑面面积被精准控制在2cm左右。
仅相当于拇指指甲盖大小。
这正是“点-线结合”支撑形态的直观体现。
此时,他的足弓主动收紧,足内在肌快速收缩,将足尖压向跑道,塑胶表面在足尖的压力下微微凹陷,形成微小的“咬合槽”。
而全掌着地选手的塑胶凹陷面积则是其4倍,凹陷深度仅为一半。
随着身体重心向前转移,起跨蹬伸的力量开始向足尖汇聚。当蹬伸力量达到峰值时,足尖与塑胶面的接触压强瞬间攀升至2600kPa。
虽然比不了刘祥直接到2800甚至3000那么夸张。
但是也远远超过了之前。
远远超过了其余的亚洲选手。
就算是面对欧美选手。
现在也不落下风,甚至是有一拼之力。
利用技术来撬动身体的机能。
以小博大。
这就是当年刘祥。
最擅长的事情。
身体比不过没关系,我的技术比你好。
那就行。
砰。
这种高压强让足尖像“钢钉”一样嵌入塑胶跑道的弹性表层——塑胶颗粒在高压下紧密贴合足尖纹理,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