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的话就犹如一道惊雷,让整个会议室里的空气都冷了几分,他们一时间都在消化这个消息带给他们的惊诧感。
自推翻沙俄以来,苏联(俄)还从来没有领导人访问其他国家的案例,虽然目前为止苏联只产生过两个明确的核心领导人,一个是弗拉基米尔,一个就是现在的约瑟夫。
早期苏联的领导层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情况,不像后来的苏联那样专制,而是倾向于“集中”领导。
就比如弗拉基米尔时代,他本人无疑是最核心和最具威望的领袖,所以他的观点和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但更多地是靠个人威望和功绩,而非某个特定职位来领导,苏联的权力结构是相对分散的,托洛茨基、约瑟夫等人都拥有巨大的权力和独立的权力基础。
这也导致后来弗拉基米尔过世后,约瑟夫和其他领导层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一直到现在,约瑟夫才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将权力收集过来,成为苏联无可辩驳的第一人。
不管弗拉基米尔,还是约瑟夫,他们成为苏联的第一权力负责人后,都从来没有出过国,反倒是沙俄时代,在欧洲有过流亡或者活动。
考虑到苏联这个国家的“年轻”性,也就才不到二十年时间,加上国际社会对苏联的抵制,没有国家元首出国访问也不是太特殊。
苏联高层们更多是对约瑟夫本人做出这一决定感到震撼。
约瑟夫以多疑和谨慎著称,他深知自己树敌众多,离开自己严密控制的权力中心和保安体系,前往国外被认为风险极高。
现在因为德国的威胁,约瑟夫居然能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决定,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未等他们消化完毕,约瑟夫又开口说道:“当然,我说的是一种可能性,为了谋求外部的支持,在极端情况下这么做如果能为我们换取东非和美国的支持,这是值得的。”
“眼下,我们的情况还没有糟糕到要向东非和美国求助的境地。”
“而且我们也需要先试探一下东非和美国的态度,毕竟谁知道东非和美国是不是能够接受和我们的合作。”
国际关系是复杂的,尤其是国家间的合作,必须是你情我愿的事。
苏联愿意改变,其他国家的态度可未必就会因此而改变。
这一点可以参考前世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府,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都变成了西方国家的舔狗,也没见他们放过俄罗斯。
莫洛托夫也点点头说道:“和帝国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