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的光环。”
说话间,青州城门已近。
街上人声鼎沸,前方的广场上,一座高台之上正立着一块黑色木牌,上书三个大字:“公心棚”。
台下挤满了人,喧嚣如潮。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正立于台上,手中摇着铁拐,声如洪钟:“官法远,人心近!大明朝廷有法,我青州百姓也有理!今日谁敢欺我乡里,就算是皇子王孙,也要先问我这根绳子服不服!”
人群沸腾,喝彩声震耳。朱瀚目光一凝:“便是他?”
“是。”杜淮点头,“刘瑾——绰号‘青州铁手’。”
朱瀚策马上前,众人纷纷侧目。
青衫官袍一出,铁骑止步于台前十丈之外。
朱瀚翻身下马,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平静地望着高台上的老人。
“青州刘瑾?”他声音不大,却压过了喧嚣,“本王奉圣旨问一件事——你这‘公心棚’,从何而来?”
“呵。”刘瑾冷笑,“王爷贵人多忘事,‘心棚’之法,不就是王爷殿上所言?‘官不掌棚,棚立人心’。老夫不过奉行王爷之言罢了。”
“奉行?”朱瀚缓步上前,步步踏在石阶上,“那我问你,今日你台上有多少人?”
“千人。”刘瑾抬起下巴。
“千人之心,可有千种?”朱瀚问。
刘瑾眉头一皱:“人心虽异,但公理同一。”
“那你可曾问过这千人,他们所‘公’者为何?”
朱瀚的声音忽然低下去,像一柄缓缓拔出的刀,“还是你一人心意,便作千人之意?”
刘瑾的手一紧,铁拐在地上“叩”了一声:“老夫自有公断,不劳王爷插手。”
“好。”朱瀚点头,“既然你言‘公心’,那本王就立一‘心问’于此。”
说罢,他转身向随从一点头,几名士卒抬出一块巨大的木板,光可照人,正是南市的“定光板”原制。
朱瀚亲手将其立于台下,面对人群。
“诸位。”朱瀚开口,声音沉稳,
“今日不论公心假心,本王只问一件事:你为何而来?是为理?为利?为怒?为仇?抑或为那台上老者之言?若你连自己为何而来都不知,那就请回,不必装‘公心’。”
人群一时哗然。有人低头,有人躲闪目光,也有人被触动,默默走上前,照向那光板。
一个佝偻的老汉第一个站出来,他的脸在光中显出密密皱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