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恰好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数据库)观测到了这些一直存在的模式。”
听到这个解释,坐在台下的众多学者几乎都要沸腾了起来。
因为这听起来,实在是有些过于匪夷所思。
有人忍不住大声的喊问道:“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宇宙本身就存在着生命或意识?”
“它就像是一个拥有智慧的生命一样,时刻的观察着宇宙中的每一个星系,每一个星球,每一种生命!”
事实上,‘宇宙有灵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学术界。
这种想法在哲学、科幻和现代科学中都有深厚的根源。
它是一个非常迷人且古老的猜想,提出者将宇宙的宏观结构与人类意识中最复杂的微观结构相类比。
比如结构上的相似性,网络化。
人的大脑是由约860亿个神经元通过约100万亿个突触连接成一个极其复杂的网络。
智慧并非存在于单个神经元中,而是诞生于整个网络的动态交互之中。
如果是从这方面来看,宇宙同样有着类似的性质。
庞大的宇宙通过恒星、星系、星系团共同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宇宙大脑’。每一颗恒星每一个星系都像是这个大脑中的一个神经细胞。
而如果是从可观测宇宙的结构图,无论是星系图还是暗物质绘测图来看,这个网状结构在视觉上与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图惊人地相似。
就像是人类的大脑使用电信号传递信息一样,宇宙的大脑也可以通过恒星之间的光来实现这一目标。
这种结构上的类比是这个想法最直观的基础。
而除了结构上的相似性与网络化以外,大脑与宇宙复杂系统的共性也同样表现出了一致性。
比如它们都表现出自组织、涌现和动态演化的特性。
从复杂科学的角度看,不同的系统如蚁群、互联网、大脑、城市在达到一定复杂度时,可能会遵循某些相似的底层规律。
因此,宇宙作为一个终极复杂系统,可能也遵循这些规律。
除此之外,在一些哲学与神秘主义传统中,认为意识是宇宙的基本属性,遍布于万物之中也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东西。
就如同吠陀哲学中的“梵我如一”,或者某些形式的泛神论,即神与宇宙是同一的,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神圣意识的体现。
不过尽管这些想法很有意思,但科学上目前还无法证实,甚至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