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旨意,其实拖到明天递过去也没什么。
“对了,张阁老那边,听说后天他就要返回山西。”
申时行这时候开口说道。
“嗯,那边递话过来了,晚些时候我入宫一趟,那天我们都去送送吧。”
魏广德开口说道。
“正该如此。”
申时行笑着点头。
芦布拿着魏广德草拟的旨意快步出去,消息很快就在内阁传开,然后快速扩散出去。
内阁,无疑成为这次旨意的第一个泄露消息的地方,司礼监那边还没开始办差,张宏就把朱批的奏疏安排人送来了,司礼监里许多太监还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事儿。
三人同时入阁,这是多少年没有发生过的事儿了,就算是隆庆年间,大约也是一年一位或者增补的方式增加阁老,最多同时入阁办差的人也不过四人。
就在这条消息在京城快速传播的时候,大同总督府里,一身疲惫的郑洛、黄台吉和三娘子终于打开了正堂大门。
顺义王和忠顺夫人过了得胜堡,连夜赶到大同府求见郑洛。
郑洛已经知道消息,放行手令还是他下达的,所以早就准备好食宿。
只不过蒙古这次或许灾祸确实严重,老迈的黄台吉已经来不及休息就求见郑洛,开始直接谈判。
虽然谈判过程中多次闹得剑拔弩张,不过有三娘子从中调和,最后终于还是大致达成一致。
大同长城外,大大小小三十多个蒙古部族,其中七个已经接近断粮,需要立即获得朝廷的粮食援助。
郑洛答应紧急从大同调拨一批粮食过去接济,之后他们就要和另外五个部族一起东移到密云长城附近,接受大明的粮食赈济,同时也在那里登记造册,领取户贴。
而剩余继续留在大同城墙外的蒙古部族,也要逐一开始清点人口,登记造册后领取户贴。
以后蒙古各部若要请求朝廷的援助,以户贴为依据,按人头施以赈济,而不再说由各部首领说有多少人,要多少物资就给与多少援助。
朝廷对草原灾荒时,会计算人口需求,按照结果予以发放。
毫无疑问,这样做对文管系统是有利的,因为这类援助过了他们的手,就算是给蒙古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扒下一层皮。
“王爷和王妃操劳一夜,现在还是先住下休息,本官这就把商议结果火速上报朝廷。”
郑洛站在正堂门口,对黄台吉和三娘子拱手道,“别院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