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过锋芒毕露的甲胄。”
“战争是残酷的,但人性的光辉却能在黑暗中闪耀。每一个牺牲的战友,都化作了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些金句在这片时空不断激荡、回响。
也许会有《红绸》在文学界地位上的争议,但是毫无疑问的算是70年代中国文学巅峰之作!
而这股风,还在中华大地飘着。
带着南边战士们的英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
风裹着湿冷往领子里钻,许成军把军大衣的领子又给苏曼舒拢了拢,碰到她衬衫领口露出的浅蓝尼龙围巾边角。
这还是是托人从广州捎来的。
在1979年的上海还算稀罕物。
苏曼舒穿的是件浅灰底碎蓝花的确良衬衫,外头罩着件深卡其色列宁装,袖口仔细挽到小臂,露出腕上那块上海牌女式手表,表盘是淡粉色的。
许成军自己则是米白色的确良衬衫扎在深棕灯芯绒裤子里,裤线烫得笔直。
脚上一双黑牛皮鞋擦得锃亮,外头披的军大衣是大哥许建军前一阵子给寄过来的,版型比普通军大衣挺括些,衬得他肩背愈发周正。
俩人个子高挑,五官也是顶的端正,穿的更是这个年代少见的好。
走在大街上好一副俊男靓女上街图。
引得路人频频瞩目。
“你慢些走,这路头几天落了雨,砖缝里还滑。”
苏曼舒拽着许成军的胳膊,另一只手提着个草编网兜。
两人沿着河南中路往南走,路边的自行车流像潮水似的。
叮铃铃的车铃声混着无轨电车的“当当”声,在湿冷的空气里撞出热闹的响声。
27路无轨电车从身后慢悠悠开过来,车窗里挤得满满当当,有人把脸贴在玻璃上,哈气晕出一片白雾。
入冬后,魔都公交日均客运量高达 860万人次,早高峰时段尤为拥挤。
“1平方米容纳 12双脚”的现象司空见惯。
为缓解压力,12月15日魔都实施错峰上下班政策,市级机关、工厂和学校调整了作息时间,部分公交线路如27路无轨电车的运营压力有所减轻,但早晚高峰车厢内仍人满为患。
魔都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交通拥挤的第一线。
“你这《红绸》这一期看起来卖的真的不错呢!”
“你也不看看谁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