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在的现实吗?而且,”
她略提高声调,确保日方人员也能听清,“我听说,日本岩波书店的朋友们,正是因为非常看重成军同志作品的创新性和思想价值,才特别希望能与成军同志深入交流。说起来,这算是开了我们当代中国作品,凭借其自身的文学魅力与探索精神,主动走向日本、并引起他们学界重视的先河了。”
“开了先河”。
这四个字从冰欣口中说出,如同玉磬轻敲,余韵悠长。
这不仅是文学评价,更是在外交场合为许成军、也为中国新时期文学正名。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原本随着中国的“解冻“,日本最早引进的是了刘芯武《班主任》、王盟《蝴蝶》等“右派“作家的作品。
到了80年代中期,以阿城《棋王》为代表的“知青作家“作品在日本引发现象级轰动,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超越政治的哲学意味,标志着日本开始真正关注中国文学的艺术价值。
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韩邵功的寻根文学、残雪的先锋实验、莫燕的魔幻现实主义相继被译介。
但是现在原属于刘心武的名头确确实实被许成军抢了~
杜鹏成闻言,到了嘴边的话终究咽了回去,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巴琻的嘴角则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对冰欣投去感谢的一瞥。
林琳秘书长立刻抓住时机,笑着举杯:“冰欣先生说得对,来,为我们中国文学更广阔的天地,也为中日文化交流更美好的未来,干杯!”
席间气氛重新活络起来。
邓友枚趁机低声对许成军说:“小子,稳住了。冰欣先生这是给你加了一层金钟罩呢。”
许成军点点头。
日方代表也适时加入,与巴琻、冰欣聊起了川端康成、聊起了中日古典文学渊源,场面再次变得融洽而热烈。
许成军只是激起了一层浪。
巨大的机制下,还是会把座谈裹回了原有的道路。
也算是宾主尽欢?
只是宴会结束后。
杜鹏成还是有点不舒服:“怎么让这么个年轻的小家伙来跟着交流团了,这能体现国家颜面?破格?哪那么多破格,我觉得刘芯武也不错,怎么不给他破格?”
艾坞算跟他比较相熟:“少说两句。”
“说说还不行了?”
“人家是自己挣来的,我刚才饭桌上没好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