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走,前往书店总部进行《红绸》日文版出版合同的最终签署。
就在许成军准备动身时,大江健三郎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他向巴金、井上靖等人欠身告罪,语气带着几分学者般的兴奋与执着:“非常抱歉,各位前辈。我对许君与岩波书店的这次合作,以及他接下来可能的新作极为感兴趣。请允许我失陪一下,我想跟随许君一同前往,或许能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也都理解地笑了。
大江本就是性情中人,对于真正能触动他思想的事物,总是抱有极大的热情。
井上靖无奈又宽容地笑了笑,摆了摆手,示意他自便。
于是,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大江健三郎这位日本文坛的重量级人物,竟像个小辈一样,兴冲冲地跟着许成军一起离开了会场,前往另一个与文学和出版相关的“战场”。
前往岩波书店的路上,大江健三郎与许成军同乘一车。
这位日本文坛的旗手显得兴致勃勃,与许成军分享了许多关于岩波书店的掌故。作为早已成名的作家,大江的作品如《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Football》等也已在这家殿堂级的出版社刊行。
他听说许成军获得了百分之十三的版税,微微挑眉,直言不讳道:“他们还真是看好你。岩波对待日本新人作家可没这么大方,版税往往会压得很低。”
他随即简单解释了日本文学圈的高度商业化现状。
作家或许能获得不菲的报酬,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视为文化产业链中的一环,其纯粹的“文士”地位与传统认知相比已有所变化,更像是一种备受瞩目却也受市场规律制约的职业。与中国作家地位高、收入不菲的状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其实这才是合理的发展趋势。
有时候文人误国,就是把文人地位抬得过高,同行互相吹捧,自己定价。
车辆穿过繁华的街区驶入文教气息浓厚的神保町一带。
最终,车子在一栋风格沉稳、透着学术厚重感的棕色砖石建筑前停下,“岩波书店”几个大字古朴而醒目。
马场公彦总编辑早已带着眼巴巴等候的藤井省三在门口迎候。一见到许成军,两人立刻上前,马场热情地握住许成军的手:“许君,终于等到你了!要不是顾及代表团整体的行程,我们早就想专程去请你了!”
藤井也在一旁激动地连连点头。
马场公彦亲自引领众人进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