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左右希望转岗到集团其他在港公司。
另有近六成员工,或因家庭,或因年龄,或因对内地生活的顾虑,选择领取补偿金离职。
这个结果在何耀祖的预料之中。
他请示了老爸,然后给了指示:尊重个人选择,按方案妥善执行。同时,加快与内地方面的衔接,确保新厂区建设、设备安装和人员接收工作顺利进行。
补偿金的发放和离职手续办理得很快,集团财务准备了充足的现金。
拿到丰厚补偿的老员工们,虽然对离开工作多年的地方有些不舍,但对集团的处置方式大多没有怨言。
部分选择转岗的员工,在集团人力资源部的协调下,陆续前往地产、港口等部门报到。
愿意北上的员工,则分批组织前往内地现有的厂区参观,熟悉环境。
看到现有厂区的员工宿舍、以及当地政府承诺配套的学校、医院,不少人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对接下来的生活有了期待。
何雨鑫在哈尔滨的谈判颇为顺利。
当地政府对黄河系企业的落户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诚意,土地、税收、配套政策都给足了优惠。
对于可能带来的就业机会和产业链拉动效应,他们寄予厚望。
产业北迁涉及的资产清算、设备拆卸、运输等一系列工作,在何耀祖的坐镇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展开。
香江这边,原有的厂房根据新的规划,逐步转向高端制造、物流仓储和研发中心。
这场牵涉数千人的大搬迁,虽然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动荡和阵痛,但在充分的准备和优厚的安置条件下,总体平稳。
过程中,也有个别中层管理人员,凭借在黄河的工作经历和掌握的技术,被竞争对手挖走。
至于实验室的人员,何耀祖可不会那么简单就放走,要走可以,那一笔封口费,如果知道泄密,后果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核心的实验室人员走都走不了,除非黄河集团放弃他们研究的项目,这个顾元亨、咸兴尧、杨涛已经跟那些人谈过了,他们没有异议,毕竟在黄河干了这么多年了。
何耀祖将香江产业北迁的初步安排向何雨柱做了详细汇报。
“爸,人员安置基本平稳,三家公司的管理层和骨干技术团队稳定,愿意北上的已经分批组织去哈尔滨和津门考察环境了。杨涛负责哈尔滨新厂建设,尧叔留在香江管理剩余业务,亨伯先去特区,统筹后续的产业调整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