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治好的病症,在这里治好了,谁也不保证以后家里其他人不会得病,现在和这边的人搞好关系,到时候如果家里人有什么问题,到这边来也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无非就是一些人情来往,维系感情。
这些侨商都在国内有投资项目,相较于他们投资花的钱,送过来的这些东西,都是小钱。
方言当然也理解他们的心情,把这事儿给廖主任也说了,他让方言他们这边收着就是了。
不过现在这边确实已经快安排不下来了,方言打算这些东西先放到仓库,到时候新楼开始用的时候在那边安排上。
处理完了这边的事儿,中药房那边的药也好了。
方言这次的方子是:
漂海藻、生甘草,昆布、生半夏、鲜生姜、元参、花粉、海蛤壳、牡蛎、黄药子、木鳖子、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生苡仁、蚤休各30克,大贝、麦冬、桃杏仁各15克,白参(另炖)、五味子、山慈菇、山豆根各10克,竹沥2匙,全虫12只、蜈蚣4条、上沉香1.5克、明雄黄1.2克(研末吞服)。
“方主任,药已经准备好了。”护士对着方言招呼道。
“来了!”方言答应一声。
瓷碗里的药汁还冒着温热的白气,带着一股浓郁却不刺鼻的药香,没有寻常中药的苦涩冲鼻,反而因鲜生姜和竹沥的调和,多了几分温润的气息。
方言敲了敲门然后和护士一起走了进去。
喝药之前,方言先要检查现在司马先生的舌苔和脉象。
方言先示意护士把药碗放在床头桌,然后俯身半蹲,轻轻搭在司马先生的腕脉上,感受片刻脉象虽仍偏细,却已没了之前的虚浮无力,沉按下去能摸到平稳的搏动,像刚加了柴的炉火,虽不旺却透着韧劲,这是引火汤补阴、白参托气的效果慢慢显出来了。
脉稳了,比刚才沉实些,虚火也敛了不少。
方言松开手,又示意司马先生张开嘴,借着窗外的自然光仔细看他的舌苔:之前舌面干燥起刺、苔色偏黄的模样淡了许多,舌面覆上了一层薄润的津液,边缘的齿痕也浅了,只有舌尖还带着一点淡淡的红,是肺里残留的燥气还没全消,正好对应方子麦冬、花粉的配伍。
舌苔也好多了,津液能上来,说明肾阴补得差不多,接下来就看软坚散结的药能不能透进去。
方言直起身,对司马先生说,“待会儿喝药可能还是有点苦,但您忍忍,这药里加了鲜生姜,能压一压苦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