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是条理清晰,备注也详细。”
方言合上医案,站起身:“县城这边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问题不少,但也不是没办法解决。药材分配和辨证用药的整改,就拜托赵书记和张院长了。”
赵书记连忙应道:“方主任放心,我们今晚就开班子会,落实您的指示,一定把问题整改好!”
方言接着说道:
“走吧,现在去看看门诊那边的情况。”
“好嘞!”何阳立刻应下,指着外边说道:
“门诊楼一楼东边就是肝炎试点诊室,这会儿正是接诊的高峰,您正好能看看实际情况。”
接着一行人跟在何阳身后,往外走去。
顺着石子路往前行,越靠近门诊楼,喧闹声越清晰。
走到门诊楼门口,方言目光扫过门口排队的队伍,约莫二十来个人,大多裹着厚棉袄,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就诊单,有的靠在墙上闭目养神,有的则低声跟身边人聊着病情。
队伍旁边,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护士正拿着登记表,挨个儿核对信息。
“方主任,这边走。”何阳引着众人往东边走,推开一扇挂着“肝炎试点诊室”木牌的门。
诊室里摆着三张木桌,每张桌子后都坐着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面前围着三两个老乡。
墙上贴着一张大大的辨证流程图,旁边还挂着方言之前推广的辨证圆盘,只是圆盘边缘的漆已经有些磨损,看得出来用了不少次。
最靠里的那张桌子后,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医生,正给一个中年男人号脉。
方言放缓脚步,目光落在医生们的操作上。
大部分医生都能熟练地对照辨证流程图,结合患者的症状判断类型,再根据类型拿药,流程还算顺畅。
但走到中间那张桌子旁时,方言的脚步顿住了,桌后的年轻医生正对着一个老大娘的症状犯愁,手里拿着辨证圆盘转来转去,眉头皱得紧紧的。
“大娘,您这乏力、腹胀,还有点怕冷,到底是寒湿困脾还是肝郁脾虚啊?”年轻医生小声嘀咕着,抬头看向旁边的老医生,却见老医生正忙着接诊,不好意思打扰,只能又低下头,对着圆盘反复琢磨。
老大娘坐在对面,脸上满是焦急:“大夫,我这病到底能不能治啊?家里还有孙子要带呢……”
何阳在一旁低声解释:“这是刚考进来的年轻医生,还在学习阶段,辨证有时候还拿不准。”
方言没说话,只是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